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2019-07-19 13:24发布

摘要:以低功耗MSP430F449单片机系统平台为控制核心,由步进电机控制模块、红外传感和人机交互3个功能部分组成。由MSP430F449实现相应算法产生不同状态的PWM波,以控制电机的运动,从而实现对画笔的控制。系统可通过键盘任意设置坐标点参数;控制质量大于100g的物体在仰角不大于100°的80 cmx100 cm白板上做自行设定的运动,并在白板上画出运动轨迹;控制物体沿白板上按标出的任意黑 {MOD}间断曲线运动。画笔坐标点及各运动状态实时显示在LCD上,人机界面友好。
在现代的车辆运动、医疗设备和工业控制等系统中,悬挂运动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在这些系统中悬挂运动部件通常是具体的执行机构,因而悬挂部件的运动精确性是整个系统工作效能的决定因素,因而实际实现悬挂运动控制系统的精确控制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系统采用低功耗MSP430F449单片机系统平台设计了悬挂运动控制系统,采用高效的PWM电路,提高电源利用率;红外传感检测,提高纠错能力。由单片机产生脉冲信号驱动有精确步距的步进电动机,电机带动悬挂部件在平面上做特定的准确运动。
1 悬挂运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1.1 电机选取
方案①: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优点是输出功率大,带负载能力强;缺点是不能精确地控制直流电机的转动角度。
方案②: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件。给电机加一个脉冲信号,电机就转过一个步距角,具有较强的快速启停能力。步进角方面,选用的三相六拍式步进电机,步进转角最小可以达到1.5°,可以满足系统控制精度要求。并且可以通过对其转动步数的控制实现对位移的精确控制。
方案③:使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是一种内带编码盘,可以通过驱动器精确控制转动角度(0.001°级别),而且过载能力强,常用于精密控制,但其驱动电压一般较高,体积较大,在本题目的实现上并不适用。
综上所述,选择方案②。采用步进电机。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17条回答
1988020566
2019-07-20 05:41
3 原理分析

3.1 步进电机控制原理

在本系统中,左侧使用的是常州微特电机总厂的45BC340F三相步进电机,能精确到1.5°;右侧用二相步进电机C6696-9012K,步进角1.8°,额定电压3.1V,额定电流1.55A。这里以三相步进电机为例介绍步进电机的控制原理。

三相步进电机定子上有6个凸齿,每一个齿上有一个线圈。线圈绕组的连接方式,是对称齿上的两个线圈进行反相连接。6个齿构成三对磁极l.jpg,所以称为三相步进电机,磁极上有均匀分布的矩形小齿,转子上没有绕组,但有小齿均匀分布在其圆周上。其工作过程是:当一相绕组通电时,相应的两个磁极就分别形成了N极和S极,产生磁场,并与转子形成磁路。磁通从正相齿,经过软铁芯的转子,并以最短的路径流向负相齿,而其他四个凸齿并无磁通。为使磁通路径最短,在磁场力的作用下,转子被强迫移动,使最近的一对齿与被激励的一相对准,即使转子齿与定子齿对齐,从而步进电机实现向前“走”了一步。

如果给绕组施加有序的脉冲电流就可以控制电机转动起来,从而实现电脉冲信号到角度的转换。转动的角度大小与施加的脉冲数成正比,转速与脉冲的频率成正比,转向则与脉冲顺序有关。三相电机电流脉冲的施加方式有3种:

1)三相单三拍方式(按照单向绕组施加脉冲):

正转:→A→B→C→;反转:→A→C→B→。

2)三相双三拍方式(按照双向绕组施加脉冲):

正转:→AB→BC→CA→;反转:→AC→CB→BA→。

3)三相六拍方式(单向绕组和双向绕组交替施加脉冲):

正转:→A→AB→B→BC→C→CA→;反转:→A→AC→C→CB→B→BA→。

其中,三相六拍式的步距角是1.5°,其他两种方式为3°。为了不产生累积误差,必须保证电机不失步,这和其运行矩频特性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步进电机的驱动信号存在一个必须避开的频率——共振频率£0。

由于两边电机型号不一样,系统控制时需要注意两者的同步问题,从而以最佳的配合实现对画笔的精确圆滑控制。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