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arship 于 2018-7-16 19:56 编辑
在原子例程的sys.h中,使用宏定义建立了位带操作的基础,
使得操作IO端口可以像51一样实现位操作。
其实深入了解了位带操作的原理,几乎就可以实现对STM32所有外设寄存器的访问,
极端情况下,什么库函数版本,什么寄存器版本都可以不用,直接精准地操控所有寄存器的每一位的读写!!!
知道了STM32将所有外设寄存器的每一位都建立了位带别名区,
你只要再花一点点时间,彻底搞明白下面的三句宏定义,位带操作就都不在话下了:
#define
BITBAND(addr, bitnum) ((addr & 0xF0000000)+0x2000000+((addr &0xFFFFF)<<5)+(bitnum<<2))
#define
MEM_ADDR(addr) *((volatile unsigned long *)(addr))
#define
BIT_ADDR(addr, bitnum) MEM_ADDR(BITBAND(addr, bitnum))
************************************************************************************************
注:本文后文所探索的寄存器位段操作宏定义包含在另文所附范例(外部中断试验的工程包)中,并随时更新。
有需要研究探讨的网友,可移步下载http://www.openedv.com/forum.php ... d=274724&extra=
深入剖析了位带操作的机理和优势之后,
有一个疑问,其实外设寄存器都可以通过位带操作,
尤其是寄存器比特位的操作和判别,用位带操作的高效尤其明显。
但是看STM官方的库,却基本不用位带操作:
举个例子,SystemInit()中,把PLL作为系统时钟源,代码如下:
RCC->CFGR |= (uint32_t)RCC_CFGR_SW_PLL; //系统时钟选择PLL(BIT1位)置1
这种对整个32位进行读出--逻辑运算--再写回的效率是很低的。
假如用位带操作,则只须 bRCC_CFGR_SW_PLL=1; 就行了
前面要做的准备工作只是定义一个位别名地址宏: #define bRCC_CFGR_SW_PLL 0x42420040就可以了。
有人可能会想,这是否增加了宏定义的工作量? 我反问:RCC_CFGR_SW_PLL难道就不需要定义吗?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