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校园故事# + 我和TI的校园故事

2019-07-25 15:25发布

  学校:天津职业大学

  学院:机电学院

  参赛经历:2012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地方赛区 TI 杯竞赛(15省)

  大家好,我是来自天津职业大学机电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2012年八月参加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地方赛区 TI 杯竞赛(15省)的天津地区的专科组比赛。

  在比赛前期,我们主要准备学习我们认为的可能出的电子题目,我们练习制作了一个数控的电源,当时感觉就应该有一个模拟方面的题目,当时我觉得还是相当给力的吧,通过我们三个人的分工,用的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在这个电源的制作中,我们运用了TI申请的TLC5615的DA转换器和TLC2543的AD转换器,其TLC5615是10位的DA,在实际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片子的精度不高,所以又换了一款TI的12位DA是TLC5615。在调试的过程中,由于应该是限流的电阻加小了还烧了两片AD,还有就是做的过程中,发现温漂还是有的,这也是我们在做这个电源其中之一的不足吧。

  在比赛前的一个晚上,我在实验室还是显得有些紧张,作为现在才大二的学生毕竟有点年轻,同时也希望TI能给我们大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吧!多多的增长经验。

  比赛当天,我们起的很早,等待着TI下发题目,那个过程感觉还是挺漫长的,时间一分一秒的到了下题的时间,我们几乎在做的就是刷新电脑上的网站,当我们看到题目的时候,我们几个参赛的很果断的决定了选测了G题,制作简易的电子负载,这和我们赛前练习的电源有很多的相似的地方,这个时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题肯定能做出来,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主要负责的就是程序的编写,因为我们在电源的制作中一些程序已经调试了出来,所以还是挺得心应手的。然而在比赛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感觉12位的AD的精度还是不太够,也是由于学院方面的原因吧,比赛前TI给发的一些开发板,培训,元件什么的都没有我们的,所以我们又去别的跟我们学院关系比较好的学校借了TI发的16位AD,但是我们在比赛中三个人都调了一遍了AD,这片子就是采集不出结果,所以没有办法,就用的12位的AD,只有多采集数据然后尽可能的处理好数据使显示的结果准确。三天就这样没白天没黑夜的过去了,虽然我们没怎么睡觉吧,但是还是坚持了过来。

  比赛结束了,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坚持了一个暑假,这次比赛还是很锻炼学生的,至少我们在这次比赛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坚持,什么的刻苦,什么是信念。

  比赛是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并没有结束,我们总结了这次比赛中所出现的问题,觉得还是在精度上还是不够完善的,我知道了TI能够申请一些免费我样片,所以我就申请了几片16位的AD和DA,看了这些16位的AD和DA的详细资料,懂得了这其中转换和寄存器的关系,终于调通了了两样算是比较高的AD和DA,相信再让我们做一次的话精度要求肯定还会有所提高的。这只是其中的一件事情,最主要的还是我们通过这次比赛我们知道了解了TI公司的MSP430单片机,不知道赛前什么原因没有给我们这单片机的板子,但是没有关系,赛后我们买了一块这MSP430f149的板子和仿真器,仿真器还是很贵的。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MSP430单片机不仅仅比普通51好的是他的16位单片机,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低功耗,其次是它哈佛的构架和硬件乘法器,比51大大提高了运行指令的速度,再有就是其可变的时钟选择是一个不错的功能,有的单片机还带有12位的DA功能也节省了外部DA电路的搭建和驱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比普通的51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现在我还是在学习这MSP430单片机。

  最后我还是希望TI能够越办越好,多多的举办比赛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谢谢!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19条回答
c506749189
2019-07-27 08:48
简易直流电子负载(G题)
摘要:
系统方案
方案选择
  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和制作一台恒流(CC)工作模式的简易直流电子负载。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1。
  
  
  图1总体设计框图
  按照设计要求,得出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晶体管式电子模拟负载:晶体管是通过一定的工艺,将两个PN结结合在一起的器件。通过基极电流可以控制集电极电流,从而可以达到控制晶体管作为一个可变负载的目的。大功率晶体管构成的功率恒流源充当负载,通过吸收电源提供的大电流,从而模拟复杂的负载形式。即通过将恒压、恒流、恒阻误差信号经过放大,再送入逻辑或控制电路,用选中的误差信号来调整晶体管的内阻,以达到模拟变化负载的目的。由于晶体管属于电流控制性器件,在控制变化速度上较慢,因此适合模拟一些电流恒定或是变化缓慢的实际负载。其次,晶体管还存在温度系数为负的问题,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温度补偿的问题。
  
  单片机是个电路的核心,通过D/A转换电路来控制功率恒流源的工作电流,模数转换部分检测功率恒流源上的电压和电流值,作为控制器进一步调节的依据。如图1-1所示,单片机DAC的输出经运放,采用三极管作为功率放大器件。
  方案二:如图1-2所示,也采用了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设计了AD电压电流检测电路、键盘电路、液晶显示电路和驱动电路,采用 MOS管电路为电子负载主电路。单片机输出一定占空比的PWM控制信号,控制功率电路MOS管的导通和关断时间,来获得实际所需的工作电流、电压。电路中的检测电路为电压、电流负反馈回路,通过A/D采集到单片机,与预置值进行比较,作为单片机进一步调节PWM占空比的依据。
   
图1-1电子负载设计
   
图1-2 方案二系统设计模块
   方案三:为便于控制的实现和功能的扩展,如图1-3所示为新型电子负载设计系统模块框图。采用了STC12C5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设计了DA输出控制电路、AD电压电流检测电路、键盘电路、液晶显示电路和驱动电路,通过软、硬件的协调配合,实现了整个设计。通过运放、PI调节器及负反馈控制环路,是整个电路的核心实质,来控制MOSFET的栅极电压,从而达到其内阻变化。MOS管在这里既作为电流的控制器件同时也作为被测电源的负载,通过PI调节器控制MOS管的导通量,从而达到流过该电子负载的电流恒定,实现恒流工作模式。
   
   图1-3 方案三系统模块框图(画成框图)
描述
  经过比较,方案一设计采用三极管构成恒流模式,由于要求可调,且稳定性好,功率较大,三极管并不具备我们想要的精度。方案二通过单片机输出一定占具备空比的PWM控制信号,控制MOS管的导通和关断时间,来获得实际所需的工作电流、电压。这对于占空比的细调节不易控制,误差较大。方案三采用通过软、硬件的协调配合,实现了整个设计。通过运放、PI调节器及负反馈控制环路,能够较精确的控制MOS管的导通量,实现无静差的调节。故整个设计采用方案三。
理论分析与计算
电子负载及恒流电路分析

该系统采用Mosfet,高精度运算放大器、采样电阻组成。根据MOSFET的恒流特性,再加上电流的反馈电路,使得该电路精度很高。DA转换器输出控制电压加在运放的正输入端,控制负载中流过的电流。采样电阻选用康铜丝,以减少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采样电阻值的变化。AD、DA的参考电压2.5V。电路中流过的电流要求最大1A,本电路设计中可达4A。当DA转换采用数字输入加1时,模拟量增加 。令其电流增加XXX,取样电阻为。
电压、电流测量及精度分析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原理
电源负载调整率的测试原理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