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台积电离职工程师的信

2019-04-13 12:40发布

这是一篇在晶圆厂做了三年的台大电机系(至少硕士毕业了吧!)的工程师, 在他离开之后所写的。
原文刊登在交大资工graduate版,特转过来供各位参考。
原本是五篇文章,我把他贴成一篇。蛮长的,不过值得一看。 个人对这篇文章的感想是~
成功的因素有许多~创意却是个人认为不可或缺的致胜关键~
创意是自己找的~或许是天赋、或许是后天的培养~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本来就是个工业集中地而已~
只不过目前高科技工业的获利比较可观~
因此也成了媒体与世人瞩目的焦点~
民生经济本来就需要靠工业,以后也是~
但是未来创意与服务的利润会越来越高~
千万不要被那些不懂状况的老师或媒体给骗了~ 园区不重视软体设计~
应该说,台湾的软体产业根本还没起飞,而且很可能胎死腹中~
IC设计的创意不是我们这种人的技术能够碰的~
软体产业我们有机会~但是就看环境与政府是否振作了~ 台湾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人眼光实在不够广阔~也不够国际化~
每天尽是些吵吵闹闹的政治秀~
其实人文社会科学家的的责任是很重的~
可惜我们的社会造就了一堆政客... 唯一给各位的建议是:
把英文学好、电脑学好~
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境遇不同~
舵手固然伟大、一根小螺丝钉也很重要~
想清楚自己的出路~and just do it! 如果您还没看过这篇文章~那就参考看看吧... ****************************************** 主旨: 一封台积离职工程师写的信 看到一群研究生小朋友在这里争排名,争校名,觉得很幼稚,很不切实际。你们可曾想过,横在各位前面的,有更复杂,更可怕的问题?那就是生涯规划以及就业。
问各位几个简单的问题吧,你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进入什么样的公司? 很多人会回答:我想当高级主管,进台积联电赚股票。因为我崇拜张忠谋、曹兴
诚。以下是我就业三年以来,对台湾电子资讯产业的一些看法: 1.半导体产业的专业分工的确是个趋势,可惜的是,台湾所分到的工,却是需要庞大资金,高耗能,消耗人力的制造端。即俗称的晶圆代工。而非低成本,智慧导向,高报酬的设计端。但因为台湾起步得早,已经造成了服务及资金上的障碍,
后进者不易跨入。所以在近几年造就了高获利,获利高就吸引人才投入。 也就造成了大众的误解,认为进入晶圆代工业就是高科技人,其实差远了。
接下来就生涯规划的数个方向来探讨: A.工作乐趣 半导体,以研究的角度来看,是一种高科技。但晶圆代工,其摆脱不了“工厂”的本质。台积有一千个硕士,二百个博士。其中大概只有10%是在做先进的制程研发,另外90%都是在做工厂的事:重复、无聊、疲累,不太用到大脑。还得忍受无尘室的衣着与轮班的痛苦。不仅不高科技,而且毫无乐趣可言。
在美国,晶圆厂中生产线的事只有专科生才会去做,在台湾却是一堆硕博士抢着做。
在美国,新的晶圆厂只会盖在人烟稀少的沙漠或森林地区。
因为美国人把它看做是一种高污染的东西,在台湾却是盖在科学园区里,
而且就在你家隔壁。以前台积的WaferTech本来要盖在加州的SantaClara,
当地居民闻讯群起反对,州政府跟老张说:不符合土地使用效益。
美国人对晶圆代工是不是高科技,
从台积在美国发行的ADR也可以看出来─从来没超过US$30。
资本只有台积五百分之一的Yahoo是US$270!由此可见智慧和远景的价值,
连老张自己都说:台积里有一千多个硕博士,但真正有创意的找不到十几个。
这正反驳了曹董「晶圆代工是智慧密集产业」的说法。 B.升迁 现在进台积联电,未来想升迁,别闹了!你去联电跟人事interview,
她会问你一句话:若是当一辈子工程师的话,愿不愿意?这下你懂了吗?
其原因就在:挡在你前面的人太多了,而且个个是硕博士。最糟糕的是,
你会发现你的主管没大你几岁,顶多十岁,晶圆厂的主管都是既得利益者,
不用进fab,不用轮班,只要开会看报告,每年领的股票是你的倍数,你说他会走?
等到他退休?你差不多也该退休了吧!等扩厂?
对不起,有几百个年资比你深的已经在卡位了!等南科?据研究,
这个大饼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就算实现了,以台积6~12厂二十几条module,
目前博士及五年年资以上的硕士人数,也不够分所有的主管位子。轮不到你的!
去其它公司?哈!你会发现另外一大票人也有这种想法!到时候又被老鸟干掉了。
靠表现?前面说过晶圆厂里创意的工作不多,顶多是靠劳力,比谁晚下班,
比谁报告打字最漂亮等等,一些你们这群目前尚有远大志向的学生所不屑的工作。
你会发现大家的表现都差不多,因为工作难度低嘛!靠谄媚?这一套蛮管用的,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做的来。我是台清交?对不起,不玩这一套,我是台大的,
以前我们部门里跟主管走的最近的是逢甲的。当然,公司也察觉了升迁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想出了一个聪明又简单的方法─给title嘛!中国人喜欢title,就给你嘛!
反正又不花钱,台积有一种title叫“主任“,要进fab做工的。
联电有一种叫“高级工程师”下次你碰到一个高级工程师不要惊讶,他可能只做满两年!
很抱歉,我才做三个月,一来就已经是高级工程师了,真是汗颜得很。 C.赚钱 很多人以为进台积联电,就可以年年领股票,将来变成一个坐拥股山的大富翁,
那就错了!你知道一家公司为什么要发股票吗?简单的说,是因为它有远景,
需要扩张,于是把去年赚来的钱,变成扩张的资本,去买设备,盖厂房,
那股东怎么交待呢?赚的钱不是该照持股比例均分吗?于是公司就把该发的现金,
换成股票发给你。赚的钱里面,也有员工配股的比例,联电约8%,台积是7%。
但是,一家公司有可能会无限制的扩张下去吗?如果是,那为什么叫“有限公司”呢?
中钢这家公司是个绝好的例子,你知道吗?它一年赚的钱不会少于台积电呢!
都在一百七八十亿左右!EPS也恒常维持在二元左右,如果你常看报纸,
也会发现它是外资买卖的大标的之一,曝光率很高的,所以殆无疑问,它是一支积优股。
今年初还被遴选为“世界最有效率的钢厂“,可是为什么它的股价只有二十几元?
那就是因为,它已经是一个成熟饱和的产业了,没有再扩张的余地了,如今的盈亏,
只能随着全球景气的起浮,很难以自身以技术或资本驱动成长。
所以它不发股票给你了,只发现金,董事长王锺渝说:比定存好一点。
你想这样的股票会吸引你吗? 于是推论到我们的台积联电,以后有没有可能走到这样的地步?
答案是肯定,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而已。没错,由台积接到Motorola的订单,
可以察觉IDM下单至专业代工厂的驱势的确已经形成,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
它是下0.25μm的。它几乎在同时,把更先进的0.18μm技术移转给新加坡的Charter,
为什么?它怕你台积以后掐住它的喉咙阿?
半导体的制程与设计就像人的左右手,合作无间,密不可分,尤其是先进的制程,
如果把它通通交给别人,就等于把一只手砍下来给别人帮你操作一样。
AMD的K7产能严重不足是导致占有率偏低的主因,
但它还是不敢下单给号称已有CPU制程技术的台湾代工厂,宁愿在自己的IDM慢慢熬,
why?为什么硅统会莽莽撞撞的要自己盖晶圆厂?为什么凌阳当初想收购德?的六吋?
因为被台积掐喉咙掐怕了!
TI的总裁前天来台湾被记者问到有没有意愿下DSP的单子给台湾,
他连忙摇头说不可能,DSP是TI的命脉,制程研发当然是自己做,不过他说,
有可能把10%的类比产品交给台湾,我们知道类比的东西0.6 μm就绰绰有余了。 另外我们可以就全球各IDM的动向来观察台湾的晶圆代工业的成长。 美国:IBM的bluelogic拉走了台积一堆客户就别提了,其它的IDM也很聪明,
除了下单给你,它还会扶植一些你的敌人,以免以后被你掐喉咙,除了前面的
Motorola-Charter,还有Lucent-Charter,HP-CharterTower,TI-韩国的安南…
不胜枚举,都是放资金进去的,以后当然是优先照顾啰。 韩国:自己产能都严重过剩,当然不可能下给你,还跟你抢代工的生意呢!
甚至抢到台湾来了,去年韩国人把一片0.35μm八吋代工砍到六百元的惨剧
想必大家仍记忆犹新吧! 欧洲:算是跟台湾晶圆代工比较亲密的一群,尤其是Philips,下了很多大单子给
台积,可是你有没有注意到,STM,Siemens仍然不断的再盖厂。 日本:才刚开始,是台积联电渴望开发的处女地,
可是你觉得日本人会比美国人笨吗?
从富士通的动作就可以看出来:德?一rampup起来,
在台积的单子马上转过去了─哈,一个敌人扶植起来啦! 即便有这么多的阻力,我相信台湾晶圆代工的成长仍然是可以预期的,如果半导体
的年需求量仍有Dataquest讲的15%,而且我对台湾工程师精良的技术及服务深具信心,
但是,成长如果有阻力,就不可能是无止境的。
晶圆代工的成长什么时候会到一个平衡点?台积联电什么时候会变的跟中钢一样,
年赚数百亿,股价二十元,变成上个世代的产业?讲得更白一些,
如果你现在进台积联电,还能捞多久。这个问题,最先看到的是张忠谋,
他知道研发创新是产业成长的动力,那半导体这种东西可以创新到什么时候呢? 他说:照目前shrink的速度,在翻几翻就差不多了。乐观的估计是10~15。 Berkeley的教授PaulMesser用统计学的种种方法丢进电脑去算,是7.56年。
如果5~10年前就进了台积联电,那么恭喜你,你是富翁了,而且你有希望成为主管,
或你已经坐在主管位子上了,从此你的生活无虞,可以干到60岁退休不成问题,
不过请你一定要注意,在股票高点的时候一定不要恋栈,速速卖掉,
以免到了退休的时候,可能会抱着一堆二十几元的股票不知所措。 如果你在台积联电的年资是3~5年,那么大家来互砍拼主管吧,
大家都知到在fab做工的人,升主管是唯一不必中年转业的救赎之道。
如果你现在才想进去,抱歉,没什么好康的了,顶多每年基本比例的股票而已,
最糟糕的是,你会因为升不了主管,工程师又干不久,而被强迫中年转业,
你的股票,要让你创业,养家活口兼退休金,恐怕有点困难。 D.生涯规划 现在台积电内部的工程师间很流行一些话题,一是“十年计画”,
因为老张说「台积未来的十年会更好」,所以大家铭记在心了。
这个计画就是,如果照现今一年二三十张的股票以及百元以上的股价,
如果都不卖,十年后大概就有二三千万。为什么干十年就要跑了呢?
因为大家都明了,这种工作不是可以久干的,前面说过,体力导向,
难度低,取代性高。适合年轻力壮时做。至于十年后的股价是不是仍然能在百元以上,
就是大家认知上的盲点了。 前面已经做了详细的讨论。但不变的事实就是:十年后你的人生就是押在一堆股票
上面,你没有专业了,不管你研究所是念资讯,化工还是材料。四十岁了,
在fab混了十年跑出来,和其它领域脱节太久,不可能再回去了。
那么做什么好呢? 这是第二个流行的话题,叫做“第二春”,有人打算合伙开幼稚园,
安亲班,有人打算专心当个股票族,以证券公司为家,
有人想当泡沫红茶店的老板;比较积极一点的,想投资一些新的科技公司。 可是对一个在fab这种僵化的地方待久的人来说,什么叫新科技,
是很模糊茫然的。四十岁了,当然要有第二春,
试想一个人若是打算活到八十岁的话,还有四十年要熬呢! 但是,以上一切第二春要实现的前提,完全建立在你手中的一堆股票上面,
四十年之内,要够你买房子,养二个小孩,投资创业─不能亏本喔,
要不然小孩以后的学费,或是你的退休金就没了。因为台积的薪水之低,
在园区是出了名的,所以这十年内你不可能不卖股票;
加上台积人为了维持有钱人的形象,每个人都立志住别塾,开名车。 假设,听好喔,你付完了你的别墅及名车,而且前面讲的中钢那种事不会发生,
你还有一千万的股票,请问各位一个问题,用一千万来投资创业,实现第二春,
小孩养到成人,并存一笔退休金,从四十岁撑到八十岁,够不够?
注意,中钢的事不能发生,你开的店不能倒喔!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答案了吧!那就继续干下去呀!干么走呢?
可以的,如果以你四十岁的年纪还受得了那种环境,还能轮班的话,
而且你要小心到时候的台湾劳基法必须保障资深的员工,
因为后面有一大堆小你十岁,薪水比你低,没家累,
每天可以加班到十点还是活龙一条的人准备取代你! 有些不认命的,就有第三种话题,那就是“十镀金说”,他们认为,
以台积目前的声望及名气(办音乐会啦,认养公园啦,老张到处去说它是世界级企业啦…),
在里面待过就是镀一层金,去其它fab厂一定是睥睨群人,荣登主管。 前面说过了,工程师们没有一个是笨蛋,台积内部有这种算计的人何止数百。
可惜的是他们虽然不笨,却都有人性上的弱点─要捞够了才走,
等台积没有捞头的时侯,其它厂的主管缺还有你的位子吗?
是不是又会变成像在厂内一样,老鸟坑杀菜鸟的局面?
这个行业已经走到了以年资叙赏的地步,你会发现永远有一堆人的年资比你久! 张忠谋、曹兴诚是杰出的企业家,张忠谋首创的晶圆代工是绝好的创意,
曹兴诚结合各大设计公司,成立数个财务独立的代工厂,以突破台积的封锁,
增加管理的弹性,也是绝好的创意。他们靠着这样的创意,加上不懈的努力,
胼手祗足,克服万难,终于在新竹的一片乱葬岗上建立了台湾的半导体工业,
替我们的国家,在纺织、钢铁之后奠定了次世代新兴工业的基础。 我们感谢他们的贡献,我们亲炙他们成功的心得。但是,这创意是他们的,
这荣耀是他们的,这成功是他们的。不是你的啊!如果你早个五年十年进去,
你或许有办法在公司草创时期,直接的,大范围的来实现他们的创意。
可是如果你现在才想进去,你只能当个小喽啰而已,
在一个人家已经定义好的一个小范围里,埋头苦干,难以伸展。
张忠谋说,大机器里,即使是一个小螺丝钉都是很重要的。
当然,这是对的,但是,一个小螺丝钉需要用到硕博士来做吗? 这就是请大家来思考的问题了!也是我为什么贴在这个版面的原因。
即使你是电子所固态组的硕博士,顺利进了制程整合研发部门,你也会发现,
这是个“官大表准“的地方,决定参数调整,流程变动的永远是那一票人,
小喽啰顶多是帮他们做做实验,抓抓defect,打打杂工而已。
你想他们会容许你像以前念书时在实验室般地在生产线上乱搞吗? 这已经是晶圆厂里最有“创意”的部门了。是的,我同意要当大厨师之前,
总该先扫三年的地,切三年的菜。于是这又回到先前所提的老问题:
因为竞争者众,决定谁出线的并不单只靠表现(谄媚,年资等种种因素),
你可能因为一直当不了厨师,又受不了小弟的工作,而提前出局。一份工作,
除了是养家活口的凭借以外,我们总希望它能让你一天八小时(or more)
在里面愉愉快快,进一步做一些小小的自我实现。如果都做不到的话,
至少它必须是个可以方便让你转业的专长,一个更上一层楼的基础。
像台积联电的大公司很多,我们也可以常常听到或看到,
例如宏?的某几位工程师带着他们设计主机板的专长出去另起炉灶;
MorganStanly的某位分析师带着他资讯业财务分析的专长,跳槽到IBM任高级顾问;
Intel的几个小毛头带着他们VLIW的专长,成为ADI的高薪DSP core设计师…
太多太多了。这些例子共通的特性就是:他们的前一份工作给了他们专业上的成长与
启发,成为他们更上一层楼的基础。你觉得晶圆厂的工作,
有哪些可以是你可以被外界认定的专业,可以是你更上一层楼的基础? 有太多太多,从小过关斩将,一路读到研究所,看过无数paper,
写出一篇有自己idea的论文,高高兴兴拿到了硕博士学位,
成为邻里光宗耀祖模范的人,被trap 在晶圆厂里面,
每天做一些重复、单调、琐碎的事。 是的,这不能怪晶圆厂,工厂的事,本来就是这种性质,况且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你自己要来的,又不是我把你绑来的! 于是,被称为是下一世纪最热门的生物科技所需要的化学、应化人才,
宁愿去晶圆厂做个etching;被认为是国内亟待振兴的软体工业所需的资工人才,
宁愿去晶圆厂干个MIS;在台湾几乎是零,但异常重要的半导体设备业所需的机械、
材料、电机人才,宁愿去晶圆厂修机器,当个A;刚起步的通讯业,
政府一天到晚在喊没人才,人到哪而去了?可能在晶圆厂干product吧! 晶圆厂的可怕,就在于它对人员的吸纳是全面性的,几乎涵盖了理工学院的所有科系,
你听过某大化工系某级全班退伍后都去晶圆厂报到的事吗?不要怀疑,这不是新鲜事了。
注意到张忠谋最近在媒体所发表的谈话(股东会不算,因为理所当然要报喜)的人会发现,
他不太谈晶圆代工了,反而谈起软体,通讯,电子商务,生物科技云云。他脱口而出,
骂台积工程师有创意的没几人,也骂台湾厂商有创意的没几家,
会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障碍等等。 我不晓得他知不知道,以他的创意出发,而今蓬勃发展的晶圆代工业,
如今trap住多少在各行各业可能是杰出创意人的工程师,数量之庞大,
已经相当程度的造成了一个人才断层。 十年之后(如果真的可以捞十年的话),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台湾人力资源运用史上
最大的笑话:一个个当年学有专精的生化学家、软体人才,机械、材料、电机硕博士,
开起了幼稚园,当起了小吃店、泡沫红茶店老板,每天上午九点拎着报纸去证券公司报到。
和各位小时候的志愿,考上研究所时那股对未来的豪情与期许,有没有一些出入?
不管就政府的教育投资或是人力资源的运用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林林总总说了许多,无非是想告诉你,还没走出社会的众多研究生学弟妹们,在现
今媒体吹捧兼以企业领导人造势的晶圆代工业,在重重的彩 {MOD}烟幕后面,
有哪些你看不到,而且与你切身相关的东西。总结如下: A.半导体是一种高科技,但晶圆代工本质上是偏向“工厂”的。
在现今硕博士毕业者众的状况下,如果你研究的东西跟半导体不相关,
你就无法进入制程研发,或者元件设计模拟等较能发挥专长与创意部门,
你做的事就很可能只是工厂的事。而那占了晶圆厂近90%的工职。 B.晶圆厂的工作,很多必须是轮班的,重复、琐碎、货多的时候,压力很大,
如果打定主意要在晶圆厂发展,升主管(只需开会和看报告的主管)是唯一的解脱之道,
但是目前看来,各单位年资5 ~ 10年者,恐怕南科那一兆的厂盖起来(很难!),
都不够分他们的主管位子,现在进去,要升主管是很难的。 C.硬体的发展是有其极限的,半导体微缩制程的进展,根据专家估计在7.56~15年之间,
就会达到一个极限。但市场竞争,合纵连横所导致的产业发展成熟而停滞,可能来的更快。
你想进晶圆代工赚股票,要注意这种趋势的发展。你该算计一下你想去的地方,
发股票可以发到什么时候,若干年后你受不了想出来了,它的股价会是多少。 D.果你在晶圆代工厂里是做工厂的事,那么这样的工作内容,是无法让你俱备某种可以转业、
创业的特殊专长的,也就是说,你在晶圆厂消耗的光阴,学到的东西,
不太能够成为你将来更上一层楼的筹码,如果你不想在晶圆厂混下去的话。
若是你股票赚的不够多,中年转业要撑到退休,寿终,难度相当高─这是你最需要担心的一点。 到底什么是创意呢?为什么要强调创意呢?简单的说,创意就是:
你可以看到人家看不到的,在这件事物上面,把它做的更好、更快,
或是更便宜─这不是各位正在做的论文吗(如果你不是文抄公的话)?
具体的说,它就是一种智慧财产。不管是有形的一颗晶片,一段程式码,一种制造配方,
或是无形的,一种服务方法,一个能够振衰起蔽的口号,一个组织再造的方案,都是创意的表现。
唯有创意,才能破茧而出,找到生存发展的活路;
唯有创意,才能甩开对手,保持你目前的竞争力。唯有创意,
才能带给你工作上无比的成就感与快乐,也唯有创意,才是你的成功与致富之道。 我们说美国是任何idea的发源地,为什么他们总是有这么新颖,这么好的idea?
除了他们汇集了最好的人才之外,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任何人才都能适得其所,
找到符合他们所学,可以让自己发挥才情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全球最好的人才纷纷流向美国,
由一个良好规范下的自由竞争体制,这些人粹炼出许多世界第一的企业。 在硅谷,很少人会献慕你在Intel 或是Lucent;相反的,大家有点把这种大公司
当作是初出校园的人才训练所。大家只问你有没有idea。所以这里创业风气之盛,世所仅见。
当然失败也是常态,这儿的人习惯失败,「失败只是告诉你,这样的方法不行,
于是你离成功又近了一些」。当台湾的工程师聚在晶圆厂的一隅谈论着哪家又接到谁的单子,
哪加上月营业额又冲到多少的时候,硅谷的工程师可能在交换最新的技术或产品资讯。
当台湾一个刚退伍的年轻人,还在着迷于晶圆厂漂亮的大厅和报章杂志上每每提到高科技,
其附图必为无尘室的光鲜形象的时候,美国一个刚毕业的小伙子可能在他家后院的车库创业了。 所以,当我们热切的预测晶圆厂的工程师十年后可以捞到数千万的时候,
四个印度工程师在硅谷,发明了超强的资料库查询处理引擎,Amazon以新台币66亿将它买了下来。
三个UIUC的博士班辍学生,发明了超高效率的“静态时序分析演算法”旋即成立公司, Synopsys以每金六千万跟它技术授权,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
在硅谷当地的报纸算是小新闻了。抱歉我是学电机的,所以只能举一些相关的例子,
在其他的领域,一定也有相当多类似的成功实例。他们有创意,有远见,不怕失败,
就是为了一个梦想要成功,要致富。 ***** ”A dream makes a team,the team builds the dream!” 张忠谋所强调的创业精神,该就是如此吧!
台湾的产业,能让各位发挥创意的,实在不多,提来提去,
所谓标竿企业就是那几家拥有数个大工厂的公司─制造业挂帅,就是我们的特 {MOD}。
为什么我们的党政大员,企业领袖,现在总是把创意创意挂在嘴边?因为他们很清楚,
制造业的特质,就是往低人工成本与低土地成本的地方移动,
为什么日本的半导体业要outsourcing到台湾,因为台湾做的又好又便宜。
大陆正在发展他们的“集成电路工业”,
NEC在上海的华虹,Motorola 的天津厂都有0.35μm的制程,虽然,因为政治的因素,
他们没有办法得到先进的制程设备,可是在台湾请一个工程师,在大陆可以请十个,
在台湾租一块地,在大陆可以买十块。更可怕的是,现在在美国各大公司的先进半导体实验室,
大陆人不知凡几,台湾人都不见了,回来捞钱了。台湾工程师的薪水越来越高,
园区的地越来越贵。学生们都不愿意出国去学更先进的技术,宁愿进工厂,
做股票的大梦。你凭什么说,大陆的晶圆代工,永远没法子威胁台湾?胡定华说,
大陆的半导体业在十年后,会成为台湾严重的威胁─哈!又是一个“十年理论”。 当然,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个代工厂遍布的小岛上,找到一些靠着创意与努力,
结出甜美果实的例子,高雄左营有家公司叫“微妙软体”,老板和14个工程师散尽家财,
每天焚膏继晷,终于研发出世界最强的 3D/VR(虚拟实境)引擎,
Intel舍弃微软的同类型产品,准备用他们的来demo PentiumIII。
许多大公司想收购他们,或争相入股,都被拒绝了。他们着眼于庞大的教育,
游戏软体市场,预计 2000年的EPS 有 57 元!请注意这一家公司,
这里写的很简单而已!中正大学的网路实验室。开发出功能最强的中文搜寻引擎,
现在已经成立了一家公司。国内各大网站莫不使用其技术。还有我们熟知的趋势、
硅统。友立…像是沙漠中绽放的雏菊,
在向世人昭告:我们也有以自己的智慧开发出来的产品! 具备创业精神,并不就是叫你去创业,而是一种工作态度。张忠谋告诉你,
只要能够发挥创业精神,你就能成功立业。同学们,看了以上所举的各种实例,
你有什么感想呢?晶圆代工是别人的创意,以他当大老板,你当小喽啰;
他赚大钱,你赚小钱,小钱不要紧,糟糕的是你的小钱完全操之于人,操之于环境,
你该发几张,可捞几年,股价多少,几乎是由别人来决定。而且,
你的人生好比开口向下的拋物线一开始很风光,若干年后变得平缓,进而停滞,
以后会不会下滑,我就不知道了。如果你坚持要做能发挥创意的工作,
而且秉持着张忠谋所讲的创业精神,不怕苦、不怕难,勇敢面对人生的无常。
我始终相信圣经里的一句话:凡付出者必得报偿。你会成功的。
此时你对你该有什么地位,该赚多少钱,有多得多的掌控权。即使环境再差,
你仍然可以带着以前学会的一身应付挫折、突破困境的好功夫,放手一博,
说不定可以再创一番新境界。你的人生,好比是一个开口向上的拋物线,
一开始很郁卒,失败挫折接踵而来,尔后渐入佳境,然后向上攀升。两条不同的人生路途,
绝大部份的人是选择前者的,因为看的见,摸的到,阻力小。只有少部份的人是选择后者。
各位崇拜的张忠谋、曹兴诚,还有当初跟他们一起披荆斩棘的诸多伙伴,是选择后者的。
我们台湾,需要多一点这样的人。我们要摆脱制造业的宿命,就要充份运用全世界密度最高,
素质也最好的硕士群,完整而全面的,发展具创意与创业精神的高科技产业或服务业。 有人说我们不用抄袭美国,那么萧万长会告诉你,只有这样才是台湾的活路。
但是人力的配置,最终的决定权仍然是在拥有某种专业背景的你,你决定去哪儿,
我们产业就会走往那个方向。这样的决定,是个巨大的心灵工程,
需要耗费许多时间精力,充份的了解,了解,再了解。了解一个产业,一家公司,
明辨何者是浮面,何者是真实。了解你自己最深沉的内在,你想要什么?你有多少能量?
能做什么事?这样的了解,有人花了数年,有人花了数十年,才终于“开悟”。 我不懂,即将面临就业,这样一个复杂,却也是人生中最早,
关卡时机最好的的你们,怎么会有时间来吵排名,吵校名呢? 我是从晶圆代工业逃出来的人,这篇文章因此引用晶圆代工的例子也最多机会了,
你该带着你的创意及梦想,寻找,甚或开创另外一片新的天空,
不要路走到一半才来后悔,才惊觉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像我这样。 网路是开放的园地,一种主张,说法,总有正反两面的意见,
对于许多网友的肯定,我衷心感谢,网友们的指正,我诚心接受,
至于网友们情绪性的攻讦,否定,就是各位学弟妹们的作业─去明辨吧。 得罪了许多老同事,在此也衷心致歉。希望能带给各位一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