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我院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质量,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培养,鼓励研究生做出创新性成果,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各学科实际情况,对我院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作如下规定和说明。
一、对博士生的要求
上海交通大学申请授予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基本要求及认定办法:
(各学科要求如有低于学校要求的以学校要求为准)
数量要求: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至少发表(或录用)2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二等奖(署名前3位)、三等奖(署名前2位)、或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相同数量的SCI或EI论文;获得省部级其它科技成果奖项或发明专利公开,等同发表相同数量的学术论文。
质量要求:学术论文至少有1篇学术论文发表(或录用)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或EI(工程索引)检索的刊物上。在EI检索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需为英文(或其第一外国语)。
认定办法:学术论文必须在就读博士期间,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于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以1/2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
1. 电气工程学科
(1)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或EI(工程索引)检索发表(或录用)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两篇以上(含),其中至少有一篇外文论文在SCI或EI检索的外文期刊上发表(或录用)(不包括大学学报的英文版和Lecture Notes,2009年9月及其以后入学的博士生不包括WSEAS)。
(2)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可等同学术论文的发表。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二等奖(署名前3位)、三等奖(署名前2位)、或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相同数量的SCI或EI论文;获得省部级其它科技成果奖项或发明专利公开,等同发表相同数量的学术论文。
(3)博士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在就读博士期间,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以1/2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博士生在硕士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不计入其博士生学习阶段的论文发表数。
(4)对硕博联读生和提前攻博生的要求与博士生相同,需要申请硕士学位的,还需要达到硕士学位发表论文要求。
(5)电气工程学科欢迎并支持导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其指导的学生制定更高标准。
2.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1)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或EI(工程索引)检索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录用)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两篇,其中至少有一篇在英文SCI或EI检索的期刊(不包括大学学报的英文版和Lecture Notes)上发表(或录用)。
(2)为了加强对博士生学术交流和英文报告能力的培养,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英语口头宣读论文或张贴论文并讨论,或参加有英语分组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以英语口头宣读论文。
(3)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可等同学术论文的发表。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或二等奖署名前3位、或三等奖署名前2位、或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SCI或EI论文;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或获得发明专利公开,等同发表相同数量的学术论文。
(4)博士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于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以1/2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学术论文必须在就读博士期间,博士生在硕士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不计入其博士生学习阶段的论文发表数。
(5)对硕博联读生和提前攻博生的要求与博士生相同。
(6)以上论文规定是对博士研究生研究工作的底线要求,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内容不同,相应提出博士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计算机系09级及以后博士生论文发表需满足下列要求:
(1)上海交通大学规定的毕业要求。
(2)同时满足下列要求中至少一条:
《计算机系推荐投稿杂志及会议》列表中所列杂志或会议论文一篇;
《上海交通大学SCI论文A档/B档期刊分类目录》中所列期刊论文一篇;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刊物与会议》列表中A类或B类刊物(除去综合类刊物)论文一篇;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刊物与会议》列表中A类会议论文一篇;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刊物与会议》列表中C类刊物论文两篇;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刊物与会议》列表中B类会议论文两篇;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刊物与会议》列表中C类刊物论文一篇及B类会议论文一篇。
注:《计算机系推荐投稿杂志及会议》、《上海交通大学SCI论文A档/B档期刊分类目录》、《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刊物与会议》详见各有关文件。
4.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
(1) 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或EI(工程索引)检索或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录用)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两篇以上(含),其中至少有一篇在SCI或EI检索的期刊上发表(或录用),在EI检索的期刊上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需要英文(或者其所学第一外国语)写作。
(2)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可等同学术论文的发表。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或二等奖署名前3位、或三等奖的署名前2位、或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SCI或EI论文;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或获得发明专利公开,等同发表相同数量的学术论文。
(3)博士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以上海交通大学的名义和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署名发表。以上海交通大学名义和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入;第二作者以1/2篇计入(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博士生在硕士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不计入其博士生学习阶段的论文发表数。
(4)对硕博联读生和提前攻博生的要求与博士生相同。
(5)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具体把关由导师负责,系里欢迎并支持导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高要求。
5.信息与通讯工程学科
(1) 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或EI(工程索引)检索或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录用)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两篇以上(含),其中至少有一篇在SCI或EI检索的期刊上发表(或录用),在EI检索的期刊上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需要英文(或者其所学第一外国语)写作。
(2)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可等同学术论文的发表。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署名前5位、或二等奖署名前3位、或三等奖的署名前2位、或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SCI或EI论文;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或获得发明专利公开,等同发表相同数量的学术论文。
(3)博士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以上海交通大学的名义和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署名发表。以上海交通大学名义和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入;第二作者以1/2篇计入(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博士生在硕士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不计入其博士生学习阶段的论文发表数。
(4)对硕博联读生和提前攻博生的要求与博士生相同。
(5)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具体把关由导师负责,系里欢迎并支持导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高要求。
6.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1)至少发表两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SCI或EI论文,其中至少一篇为英文SCI或EI论文(不包括大学学报的英文论文)。
(2)在学期间取得科研成果可减免论文的发表要求。除研究生院规定的各种条件外,发明专利公开或取得校级以上科技竞赛奖等同于核心期刊论文。
(3)博士生所发表的学位论文必须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于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以1/2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学术论文必须在就读博士期间,博士生在硕士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不计入其博士生学习阶段的论文发表数。
(4)对硕博联读生和提前攻博生的要求与博士生相同。
(5)博士研究生投稿的论文其导师均为通信作者。
(6)以上论文规定是对博士研究生研究工作的基本要求,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内容不同,相应提出博士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
二、对硕士研究生的要求
上海交通大学申请授予硕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基本要求及认定办法:
(各学科要求如有低于学校要求的以学校要求为准)
数量要求: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至少发表(或录用)一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或发明专利(公开以上)者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
质量要求:学术论文须发表(或录用)在公开出版或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刊物目录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
认定办法:学术论文必须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在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以1/2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
1.电气工程学科
(1)硕士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期刊原则上要学校认可的核心期刊(含录用)。
(2)如属EI收录会议论文可相当于①的要求,但论文全文必须在论文答辩时能够在EI上检索到,并提供检索证明。
(3)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名义取得的科研成果可等同学术论文的发表。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的前8位、或二等奖的前5位、或三等奖的前2位、或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SCI或EI论文;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或获得发明专利公开,等同发表相同数量的核心学术论文。
(3)导师对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要求可以高于但不得低于①的要求。
(4)本要求适用于电气工程系五个二级学科的工学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工程硕士生。
2.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1)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至少在如下范围的期刊或者会议上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a).有正式刊号的国际期刊;(b).学科鼓励的国内期刊,见附件1;(c).EI检索的国际会议;(d).学科鼓励的国内会议,见附件2。
(2)针对(1)中(c)和(d)会议论文的要求:提交会议的论文需录用并注册,会议召开时在学学生尽量参加,申请学位时提交参会证明材料;如学生毕业时间早于会议时间,导师应安排其他作者到会交流,避免“NoShow”现象,申请学位时需提交注册证明材料和导师安排论文宣读的签字文件。
(3)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可等同学术论文的发表。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或二等奖的前8位、或三等奖的前5位、或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等同于发表国际期刊学术论文;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或获得发明专利公开,等同发表国内期刊学术论文。
(4)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以上海交通大学的名义署名发表,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以1/2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
(5)对于所发表不在(1)的范围论文者,提交分学位委员会讨论。
(6)以上论文规定是对硕士研究生研究工作的基本要求,导师根据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内容不同,相应提出硕士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1.硕士研究生在其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至少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或EI(工程索引)或在专业核心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2.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奖,或申请发明专利(公开以上),可免除论文发表的要求。
3.硕士研究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以上海交通大学的名义和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署名发表。以上海交通大学名义和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入;第二作者以1/2篇计入(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
4.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
(1)硕士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期刊原则上只要有正式的期刊号即可,正式期刊的增刊同样有效。
(2)导师对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要求可以高于但不得低于①的要求。
(3)会议论文只限于我系认可的16种国际会议,会议名称见附件。
(4)指导教师负责审核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期刊,并在签署同意意见后,硕士研究生才可向教务员领取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所需要的材料。
(5)本要求适用于电子工程系两个一级学科的工学硕士研究生。
5.信息与通讯工程学科
(1)硕士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期刊原则上只要有正式的期刊号即可,正式期刊的增刊同样有效。
(2)导师对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要求可以高于但不得低于①的要求。
(3)会议论文只限于我系认可的16种国际会议,会议名称见附件。
(4)指导教师负责审核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期刊,并在签署同意意见后,硕士研究生才可向教务员领取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所需要的材料。
(5)本要求适用于电子工程系两个一级学科的工学硕士研究生。
6.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1)至少一篇在SCI或EI或中文核心期刊,或本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表(或录用)与学位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对于会议论文必须参会交流。
(2)硕士研究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以上海交通大学的名义署名发表,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1篇计;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必须是其导师)以1/2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
(3)硕士研究生投稿的论文其导师均为通信作者。
(4)以上论文规定是对硕士研究生研究工作的基本要求,导师根据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内容不同,相应提出硕士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
三、其他说明
本规定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科学第二学部(电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自2011年9月起(2011年秋季入学的研究生)开始实施。
四、附件
附件1: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鼓励的国内期刊(试行)
ISSN
期 刊 名
1004-9541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1022-4653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1000-9345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
1671-7694
Chinese Optics Letters
1673-7350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in China
1006-6748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1007-1172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ience)
1004-4132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1009-6124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1673-565X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1862-2836
Science in China
1007-0214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000-1093
兵工学报
1000-6753
电工技术学报
1000-1026
电力系统自动化
1000-3886
电气自动化
0372-2112
电子学报
1002-0470
高技术通讯
1003-9015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004-924X
光学精密工程
0253-2239
光学学报
1000-8055
航空动力学报
1000-6893
航空学报
0258-0926
核动力工程
1001-9014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0438-1157
化工学报
1000-3932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1002-0446
机器人
0577-6686
机械工程学报
1003-9775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1006-5911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0254-4164
计算机学报
1000-1239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007-4708
计算力学学报
1000-8152
控制理论与应用
1001-0920
控制与决策
0459-1879
力学学报
1003-6059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1000-9825
软件学报
0371-0025
声学学报
0254-0096
太阳能学报
1000-436X
通信学报
1004-731X
系统仿真学报
1000-6788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000-5781
系统工程学报
1005-2542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1001-506X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000-0577
系统科学与数学
1002-0411
信息与控制
1000-7059
冶金自动化
0254-3087
仪器仪表学报
1006-8961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001-5515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0258-8013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0254-4156
自动化学报
1000-0380
自动化仪表
0479-8023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0-0054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0257-0289
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253-277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0469-5097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8-973X
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
1006-2467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0253-987X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0367-6234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附件2: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鼓励的国内会议(试行)
中 文 名 称
英 文 名 称
英文简称
中国控制会议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CCC
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
Chines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
CCDC
中国过程控制会议
Chinese Process Control Conference
CPCC
全国图像图形学学术会议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and Graphics
NCIG
中国自动化大会
Chinese Automation Congress
CAC
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
Chinese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nference
CIAC
全国模式识别学术会议
Chinese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CCPR
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
China 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 Conference
CGNCC
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Conference
CSNC
中国智能机器人学术研讨会
/
/
中国信息融合大会
Chinese Information Fusion Conference
CIFC
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学术年会
Youth Automation Conference of Chinese Association of Automation
YAC
中国自动化学会华东六省一市年会
/
/
附件3:计算机系推荐投稿杂志和会议
一、学术刊物
(一) 算法, 理论计算机科学,密码与安全,以及相关领域
1. Journal of the ACM
2. ACM Computing Surveys
3.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4.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TIFS)
5. IEEE Transactio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 (TDSC)
6. 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 Security (TISSEC)
7. ACM Transactions on Algorithms (TALG)
8. SIAM Journal on Computing
9.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10. Annals of Pure and Applied Logic
11. Journal of Complexity
12.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ToIT)
13. Journal of Cryptology
(二) 网络,通信,系统和体系结构
14.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15.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JSAC)
16.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17.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TMC)
18.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ToN)
19.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TPDS)
20.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WC)
21. 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Systems
22. 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s
23. 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JPDC)
(三) 人本计算
24.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25.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6. IEEE Tra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
27. IEEE Transaction on Neural System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28. IEEE Transaction on Signal Processing
29. Bioinformatics
(四) 数据库、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30. ACM Trans on Database Systems
31. IEEE Trans on Knowledge & Data Engineering
32. VLDB, International Journal
33.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34. ACM Trans Information Systems
35. Computers & Education
(五) 智能系统与知识处理
36.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37. 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l
38. Intl Jnl of Computer Vision
39. 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
40. 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
41.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42. Machine Learning
43.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六) 图形、多媒体
44. ACM Trans on Graphics
45. IEEE Tra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46.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TMM)
47. 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 (ToCHI)
(七) 程序语言与软件工程
48. ACM Trans on Programming Languages & Systems
49. IEEE Tra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TSE)
50. ACM Trans on S/W Eng and Methodology
51. ACM Transactions on Embedded Computing Systems (TECS)
52. ACM Transactions on Architecture and Code Optimization (TACO)
二、会议
(一) 算法, 理论计算机科学,密码与安全,以及相关领域
1. STOC: ACM Symp on Theory of Computing
2. FOCS: IEEE Symp on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3. LICS: IEEE Symp on Logic in Computer Science
4. CRYPTO: Advances in Cryptology
5. CCS: ACM Conf on Comp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6. S&P: IEEE Symposiu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
7. ICALP: Intl Conf. on Automata Language and Programming
(二) 网络,通信,系统和体系结构
8. ISCA: ACM/IEEE Symp on Computer Architecture
9. MICRO: Intl Symp on Microarchitecture
10. HPCA: IEEE Symp on High-Perf Comp Architecture
11. SIGCOMM: ACM Conf on Comm Architectures, Protocols & Apps
12. INFOCOM: Annual Joint Conf IEEE Comp & Comm Soc
13. MOBICOM: ACM Intl Conf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14. IPDPS: Intl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Symposium
15. ICDCS: IEEE Intl Conf on Distributed Comp Systems
16. SC: IEEE/ACM Conference on Supercomputing
(三) 人本计算
17. ACL: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18. ICCV: International Conf. on Computer Vision
19. NIPS: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20. CPVR: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四) 数据库、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21. SIGMOD: ACM SIGMOD Conf on Management of Data
22. VLDB: Very Large Data Bases
23. ICDE: Intl Conf on Data Engineering
24. SIGIR: ACM SIGIR Conf on Information Retrieval
25. WWW: World-Wide Web Conference
(五) 智能系统与知识处理
26. AAAI: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I National Conference
27. IJCAI: Intl Joint Conf on AI
28. ICML: Intl Conf on Machine Learning
29. SIGKDD: ACM Conf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六) 图形、多媒体
30. SIGGRAPH: ACM SIGGRAPH Conference
31. ACM-MM: ACM Multimedia Conference
32. SIGMETRICS: ACM Conf on Meas. & Modeling of Comp Sys
(七) 程序语言与软件工程
33. POPL: ACM-SIGACT Symp on Principles of Prog Langs
34. PLDI: ACM-SIGPLAN Symp on Prog Lang Design & Impl
35. ICSE: Intl Conf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36. OSDI: Symposium on Operation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37. OOPSLA: ACM SIGPLAN Intl Conf on OOPS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