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被错误的观念所俘获

2019-04-13 20:47发布

类似于生物学中的基因,在思想文化领域有模因,基因的唯一目的就是复制自己。模因的唯一目的就是传播自己。
能够传播的信念(模因),未必正确,也未必有利于传播者。比如谣言就是一种很成功的模因。有些时候,并不是人类俘获某个信念,而是某个信念俘获人。举几个例子人们发现,决定参与某次政治运动最为主要的原因并非参与者 的心理因素,而是他们对同一事物所持有的共同信念。同理,地理相邻性 是预测人们选择皈依什么宗教的最佳预测因素,而非特定的心理特征。关于信念为什么会传播这一问题,人们的常识是:“信念X会传播是 因为它是正确的”然而,这难以解释那些正确但却不流行的观点和那些 流行但不正确的观点。模因理论告诉我们,在这类例子中,我们要注意另 一种原理。观点X在人群中传播是因为它是一个优质的复制子——它擅于找到宿主。模因理论使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作为复制子的观点的特性上,而不是放在产生这些观点的人的特性上。这是模因概念独一无二的显著功能, 也是一个关键的功能。有了模因理论提供的重要见解后,我们现在就能更全面地对为什么心智程序会存活下来进而得以传播的原因进行分类。(1)心智程序存活下来并得以进一步传播是因为它对拥有人有益处。(2)某一心智程序激增是因为它能很好地适应先前存在的基因先 决条件或特定领域的进化环境。(3) 某一心智程序传播是因为它推动了制造载体的基因复制,这些载体对于特定的心智程序而言是很好的宿主(鼓励人们多生孩子的宗教信仰就属于这一类)。(4) 心智程序存活下来并得以进一步传播是因为心智程序自身的自我永生属性。观点1、2和3相对来说不存在什么争议。观点1是文化人类学的标 准内容,往往强调信念的功能性。观点2是进化心理学家经常强调的。观 点3意在表现基因/文化协同进化的理论家所特别强调的那些效应13。观 点4介绍了把信念作为象征指令的新思维方式,这些指令或多或少善于控 制大脑。当然,心智程序传播的原因可能不止一种,可能是因为它对其宿 主有用,或者它适应了基因先决条件,抑或它自身的自我永生属性。然而, 观点4的确提出了污化心智程序存在的可能性——它是一种对宿主无益的 心智程序,因为它是不理性行为的坚实后盾。许多理论家讨论了观点4中心智程序的一些类型(基于其自我复制策 略定义)。例如,寄生心智程序模仿有益观点的结构欺骗宿主,还让他 们认为自己能从中得到好处。广告商很善于构建寄生信念,这些寄生信念 依赖于其他信念和视觉形象的支持。狡猾的广告商把信念和形象放在一起, 努力创造出诸如“如果我买了这辆车,我就能得到这位漂亮的模特”等未 经分析的有条件的信念。其他的一些自我保护模因策略涉及改变认知环 境。例如,许多宗教会启动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以期让他们承诺的来生更加诱人。更具灾难性的是旨在改变文化环境的“敌对策略”(adversative strategy),它会改变文化环境,使得环境不利于与自己有竞争性的模因, 或者影响它们的宿主去攻击另一种心智程序的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