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18年美国大学生建模感想
2018年1月25日凌晨6点45,在9号楼开始了自己的建模之路,内心激动,忐忑,迷茫,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陪伴我度过了后面深刻艰难的四天四夜。
25日上午,我们组用花费了2个小时来选题,最终我们选择了比较适合新手的E题,接着就开始大量的寻找数据,不幸的是,比赛官方提供的网站我们都不能用,所以使得我们找到的数据不够全面、不够准确。
25日下午,我们开始粗略的浏览题目,确定了大致的解题思路后,开始回答第一问。在接下来的26号和27号,我们循序渐进地建立了其余的模型,只剩下最后一问还没有建模。
27日下午,我们发现第二问建模的严重错误,完全推翻之前的思路,重新来过,当时我们最后一问还没有回答,论文也只写了1/3.
28日,经过我们三个组员一天的讨论、思考,最终回答完了所有问题,虽然建立的模型仍然存在瑕疵,但已经是我们当时的最高水平。
28日凌晨1点,开始论文撰写收尾工作,完善论文细节,最终在凌晨4点把论文提交给老师。
经过四天四夜高强度的工作之后,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1.团队和谐至关重要。在比赛过程中,我们队分工明确,胡晶晶主抓建模和找数据,3个队员一起思考建模思路,我负责matlab及其他软件的操作,高伟琪负责写论文,所以我们在确定问题模型后,就各司其职,节省了很多时间,效率也很高。
2.赛前准备十分重要,要掌握一般的优化算法(GA、PSO、模拟退火、神经网络等等)和一般的数据分析手段(聚类、PCA、Lasso、熵权法、层次分析等等),还要熟知优秀论文的套路,整理出一篇属于自己队伍的写作模板,比赛时就会事半功倍。在这个方面我们组准备的很欠缺,由于比赛前基础的缺失,是我们组在寻找建模方法上花费了很多时间。
3.在比赛时要快速选题,节约时间,寻找自己队伍擅长的题目;在解题过程中还要有开放性思维和大局观,不能局限于已有的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要从出题人,从题目本身的角度思考,产生自己解题的亮点,脱颖而出。
4.把握好时间进度,做每道题的时候要看准时间,不能为了做一道题占用2、3天的时间,导致其他问题没有时间解答或解答不好,所以要合理分配好建模的四天四夜,懂得取舍,再重要问题上尽善尽美,小问题可少费心思、时间。
最后,在比赛完后,我们组与老师进行了交流,老师也建议我们自主学习,文献式的学习,同时不能落下自己的专业课,老师的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建模知识的缺失和学习方法的低效,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总结美赛经验,自主学习,加强自己的建模基础,提高自己的matlab水平,与队友团结协作,争取在以后的比赛中获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