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attach/1904/qw2e5ith88dmowc4deadpoa6idum61u8.jpgdata/attach/1904/fzsyhne0stx4dmwfavo9xd5ghbhgkgq2.jpgdata/attach/1904/71tijej4fc3mt6iql9mybuqy1c8fldpo.jpgdata/attach/1904/yi2p9b053fonn41xvyt0339sgidajiuk.jpgdata/attach/1904/5nzppmjes1v7ykyqmcak6ouelf440p2u.jpg
DS18B20温度模块
1.1模块特征:
供电方式 (
两种供电方式:供电为:3—
5.5V)
DS18B20结构图
主要由2
部分组成:64位ROM、9字节暂存器,如图所示
(1
)64位ROM。它的内容是64位序列号,它可以被看做是该DS18B20de地址序列码,
其作用是使每个DS18B20
都不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根总线上挂载多个DS18B20
的目的。(由于实验条件,本次只在一根总线下挂载了一个DS18B20
)。
(2
)9字节暂存器包含:温度传感器、上限触发TH高温报警器、下线触发TL低温报警
器、高速暂存器、8
位CRC产生器。
以上部分为9
字节的暂存单元(包括EEPROM)。
字节0
—1是温度暂存器,用来存储转换好的温度。
字节2
—3是用户用来设置最高报警和最低报警值。软件实现。(由于设计时的气候环境,
只设置了一个上限温度报警,而没有设定下限温度报警)。
字节4
是配置寄存器,用来配置转换精度,让它工作在9—12位。
字节5
—7保留位。
字节8 CRC
校验位。是64位ROM中的前56位编码的校验码。由CRC发生器产生。
温度寄存器
温度寄存器结构图
温度寄存器由两个字节组成,分为低8位和高8位,一共16个字节。
*
其中,第0位到第3位,存储的是温度值的小数部分。
*
第4位到第10位存储的是温度值的整数部分。
*
第11位到第15位为符号位,全0表示是正温度,全1表示负温度。
*
下表中的数值,如果相应的位为1,表示存在,如果相应的位为0,表示不存在。
配置寄存器
配置寄存器结构图
精确值:
9--bit 0.5
℃
10-bit 0.25
℃
11-bit 0.125
℃
12-bit 0.0625
℃
一般都默认为12--bit
初始化:
初始化时序包括:主机发出的复位脉冲和从机发出的应答脉冲。主机通过拉低单总线480-960us
产生复位脉冲;然后由主机释放总线,并进入接收模式。主机释放总线时, 会产生一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的上升沿,单总线器件检测到该上升沿后,延时15-60us,
接着单总线器件通过拉低总线60-240us
来产生应答脉冲。主机接收到从机的以应
答脉冲后,说明有单总线器件在线,初始化完成,主机可以对从机进行ROM
命令和操作。
位写入时序
写时隙:当主机把数据线从逻辑高电平拉到逻辑低电平时候,开始写时隙,两种写时间隙:写1和写
0。所有写时隙必须最少持续
60us,包括两个写周期间至少
1us的恢 复时间。DQ引脚电平变低后,
DS18B20在一个
15us到
60us的时间内对
DQ引脚采样。如果DQ引脚高电平,写
1,如果低电平,写
0,主机要生成一个写
1时间隙。
必须把数据线拉到低电平然后释放,在写时隙开始后的15us
内允许数据拉到高电平。主机要生成一个写0时间隙,必须把数据线拉到低电平并保持
60us。
位读入时序
当主机把总线从高电平拉低,并保持至少1us
后释放总线;并在15us内读取从DS18B20输出的数据。
DS18B20的ROM操作命令
用途:主要用于选定在单总线上的DS18B20,
分为5个命令。
1
:读出ROM,代码为33H,用于读出DS18B20的序列号,即64位激光ROM代码。
2
:匹配ROM,代码为55H,用于识别(或选中)某一特定的DS18B20进行操作。
3
:搜索ROM,代码为F0H,用于确定总线上的节点数以及所有节点的序列号。
4
:跳过ROM,代码为CCH,当总线仅有一个DS18B20时,不需要匹配。
5
:报警搜索,代码为ECH,主要用于鉴别和定位系统中超出程序设定的报警温度
界限的节点。
启动温度转换
三个步骤:
1
、复位DS18B20
2
、发出跳过ROM命令(CCH)
3
、发出启动温度转换命令(44H)
其中Skip ROM
命令仅适用于总线上只有一个DS18B20时的情况。
部分源码:
#include
#include "./delay/delay.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LCD1602/LCD1602.h"
sbit ds = P3^4;
bit ack = 0;
void ds18b20_reset()
{
ds = 1;
ds = 0;
delay_us(200);
delay_us(200);
ds = 1;
delay_us(30);
if(0 == ds)
{
ack = 1;
}
else
{
ack = 0;
}
delay_us(200);
delay_us(200);
}
void ds18b20_write_byte(unsigned char byte)
{
unsigned char i;
for(i = 0; i < 8; i++)
{
ds = 0;
_nop_();
_nop_();
ds = byte & 0x01;
byte >>= 1;
delay_us(30);
ds = 1;
}
delay_us(30);
}
bit ds18b20_read_bit()
{
bit temp;
ds = 1;
ds = 0;
_nop_();
_nop_();
ds = 1;
temp = ds;
delay_us(30);
return temp;
}
unsigned char ds18b20_read_byte()
{
unsigned char i, j, k;
for(i = 0; i < 8; i++)
{
j = ds18b20_read_bit();
k = (j << 7) | (k >> 1);
}
return k;
}
void main()
{
unsigned char a;
unsigned char i;
unsigned int temp, b;
float wendu;
unsigned char disbuf[20];
BLK = 0;
lcd1602_init();
while(1)
{
ds18b20_reset();
ds18b20_write_byte(0xcc);
ds18b20_write_byte(0x44);
ds18b20_reset();
ds18b20_write_byte(0xcc);
ds18b20_write_byte(0xbe);
a = ds18b20_read_byte();
b = ds18b20_read_byte();
temp = (b << 8) | a;
wendu = (float)temp * 0.0625;
sprintf(disbuf,"temp is:%7.3f",wendu);
lcd1602_dis_str(0,0,disbu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