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Linux下常用的交叉编译方法

2019-07-12 16:10发布

要在嵌入式Linux下使用动态语言,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解释器或执行引擎的交叉编译问题。

交叉编译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

1. 直接通过交叉编译工具,手工配置交叉编译。交叉编译工具可以利用这个脚本来自动生成:
http://kegel.com/crosstool/
此方法的好处是简便快捷,一旦crosstool做好以后,需要什么包直接编译即可,而且可控性很强。缺点是对各种配置参数要很了解,而且自己需要考虑包依赖,以及包安装问题。对于要编译包依赖比较多的软件,比如我要编译ruby解释器,以及许多ext包,那就比较麻烦了,一般不推荐。

2. 利用scratchbox工具:http://www.scratchbox.org/
scratchbox是一个很不错的交叉编译系统,而且可以在qemu的支持下在pc上直接仿真运行。scratchbox的使用也相当简单。唯一缺憾的是,1.x版本需要切换用户来编译,而且各种库不够优化,需要自己仔细慢慢地调整才行。2.x版目前文档缺乏,不够成熟。

3. 利用OpenEmbedded工具:http://www.openembedded.org/
OE是属于比较重量型的交叉编译系统工具,有很多成熟的Linux设备都是用它来构建,如Sharp Zarus, Nokia 770, OpenMoko等。OE采用了较‘特别’的包管理工具和版本管理工具,有很多先进的特性。虽然OE可以很方便的交叉编译出象OPIE这样复杂的GUI系统,但如果要在OE下配置和定制软件包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如果你要编译OE提供的所有软件包的话,要有心理准备,它可能会吃掉近20G的硬盘,花费十几个小时的编译!

4. 利用buildroot工具:http://buildroot.uclibc.org/
buildroot是一个相当小巧灵活的一个交叉编译工具。在buildroot中定制和调整软件包十分的方便,而且buildroot提供类似 Linux kernel配置采用的‘图形化’的配置菜单,非常容易使用。buildroot的一个缺点是,它的交叉编译工具使用了绝对路径位置,不可更改。虽然可以配置成使用‘外部工具链’,但实际上那个‘外部工具链’也需要另一个buildroot副本才行,我曾经试过使用自己用crosstool脚本生成的工具链,只有在编译象busybox这样简单的包才行,编译ruby失败(可能是因为buildroot没有正确处理依赖包的连接路径)。

以上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要依据你的实际情况而选择。以上四种方法我都在实际工作种应用过。针对动态语言工具的交叉编译,我比较推荐buildroot,而且buildroot足够灵活,可以很容易地增加软件包,可以适应大部分的需要。

获取buildroot:
svn co svn://uclibc.org/trunk/buildroot

当前的svn trunk中,已经有配置好的ruby,python,lua和micro perl,编译十分方便。

有一点需要注意,当前svn trunk中的配置的ruby版本是1.8.2,在有些平台下编译时会出现提示fake.rb文件语法错误,这时只要到 buildroot/build_/package/ruby-1.8.2下,修改fake.rb,加上漏掉的‘;',然后回到 buildroot下make就可以了。不过,更方便的修正方法是,到buildroot/package/ruby下,修改ruby.mk文件,把 1.8.2改成1.8.6,这样编译一次就能通过,而且还升级到1.8.6版本:)
编译python和lua则很顺利,没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