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系统由于用的是linux内核,因此内核移植和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差异不大,过程如下:
(1)移植boot-loader和linux2.6内核到目标平台上,让linux内核可以启动起来,基本的驱动允许正常。
此过程完全是嵌入式linux的开发,这里直接跳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android已经被linux官方开除,因此从
网站上(如http://www.kernel.org/)下载的最新linux内核源代码已经不包含android的专有驱动,因此建议
从google网上下下载Linux内核,android源代码浏览网站如下:
http://android.git.kernel.org/
从该网站上发现内核相关的包如下:
kernel/common.git 通用android内核项目
kernel/experimental.git 实验性内核项目
kernel/linux-2.6.git 这个是标准的Linux内核,没有android的驱动
kernel/lk.git 微内核项目
kernel/msm.git 这个是高通msm7xxx系列芯片所用内核
kernel/omap.git
kernel/tegra.git NVIDIA Tegra系列芯片所用内核
下载内核代码的方法如下:
git clone git://android.git.kernel.org/kernel/common.git
下载完后用git branch -a查看所有git分支,结果如下:
android-2.6.27
origin/HEAD
origin/android-2.6.25
origin/android-2.6.27
origin/android-2.6.29
origin/android-2.6.32
origin/android-2.6.35
origin/android-2.6.36
origin/android-goldfish-2.6.27
origin/android-goldfish-2.6.29
然后切换到最新分支git checkout origin/android-2.6.36
(2)修改内核配置文件,打开Android必须的驱动(日志和BINDER)如下:
CONFIG_ANDROID=y
CONFIG_ANDROID_BINDER_IPC=y
CONFIG_ANDROID_LOGGER=y
此部分的代码在内核drivers/staging/android目录下。
(3)为了提高启动速度,采用ramdisk,将android文件系统的部分内容压缩到内核中。
首先打开内核驱动:
CONFIG_BLK_DEV_INITRD=y
CONFIG_INITRAMFS_SOURCE="root"
CONFIG_INITRAMFS_ROOT_UID=0
CONFIG_INITRAMFS_ROOT_GID=0
然后在android源代码编译出来的out/target/product/merlin/root目录复制到内核目录下。
(4)根据android文件系统的要求对nand flash进行重新分区,举例如下:
将nand flash分区以下8个分区
NTIM
OBM
U-boot
Kernel
System
UserData
Mass Storage
BBT
(5)根据分区表修改内核启动参数如下:
CONFIG_CMDLINE="ubi.mtd=4 ubi.mtd=5 ubi.mtd=6 root=ubi0_0 rootfstype=ubifs console=ttyS1,115200 uart_dma init=/init"
参数的意思是:载入的文件系统部分有3个分区,分别为nand flash的第4,5,6分区(从0编号),文件系统采用ubifs格式,控制台设备为ttyS1,波特率为115200
启动的第一个应用程序是/init
(6)确保控制台的设置和硬件保持一致,如:硬件上串口用的是UART1,则内核启动参数中设置有console=ttyS1,而且android的启动过程中设要设置正确,修改
部分位于android源代码system/core/init/init.c文件中,将
static char *console_name = "/dev/console";
修改成
static char *console_name = "/dev/ttyS1";
(7)修改android源代码system/core/rootdir目录下的init.rc文件,作如下修改(android默认yaffs2文件系统):
首先将android文件系统修改成可读写,将
mount rootfs rootfs / ro remount
修改成
mount rootfs rootfs / rw remount
然后修改挂载system和userdata部分的代码,将
# Mount /system rw first to give the filesystem a chance to save a checkpoint
mount yaffs2 mtd@system /system
mount yaffs2 mtd@system /system ro remount
# We chown/chmod /data again so because mount is run as root + defaults
mount yaffs2 mtd@userdata /data nosuid nodev
chown system system /data
chmod 0771 /data
改成
# Mount /system rw first to give the filesystem a chance to save a checkpoint
mount ubifs ubi0_0 /system ro
# We chown/chmod /data again so because mount is run as root + defaults
mount ubifs ubi1_0 /data nosuid nodev
chown system system /data
chmod 0771 /data
(8)完成后编译内核,可以启动文件系统,控制台可用,但是没有显示启动log,而且不停的重启。
(9)系统不停的重启,因此控制台已经可用了,自然而然的想到看到logcat日志,一看,发现logcat设备居然没起来,配置文件里面都定义了
居然没起来,查看了下内核drivers/staging/android目录,没有.o文件,证明是没编译到,在看内核目录下的.config文件,发现居然没有了
logcat和binder的宏定义,配置文件里面有定义而.config文件中无定义,肯定是相关Kconfig文件的问题,通过分析drivers/staging目录下的
Kconfig文件发现是因为STAGING_EXCLUDE_BUILD宏默认是y,在配置文件中否定此宏即可,在配置文件中CONFIG_STAGING定义后加上即可,如下:
CONFIG_STAGING=y
# CONFIG_STAGING_EXCLUDE_BUILD is not set
修改后重新编译发现系统完成正常启动,启动过程中启动log也显示正常。
至此,android初步移植工作已经完成,当然,系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下一步继续修改。
总结:android的移植按如下流程:
(1)android linux内核的普通驱动移植,让内核可以在目标平台上运行起来。
(2)正确挂载文件系统,确保内核启动参数和android源代码system/core/rootdir目录下的init.rc中的文件系统挂载正确。
(3)调试控制台,让内核启动参数中的console参数以及android源代码system/core/init/init.c中的console_name设置和硬件保持一致
(4)打开android相关的驱动(logger,binder等),串口输入logcat看logger驱动起来,没有的话调试logger驱动。
说明:ARM的内核配置文件定义在内核arch/arm/configs目录下
本文转至:
http://blog.csdn.net/jiajie961/article/details/599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