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软件架构设计

2019-07-13 02:08发布

摘要

在开发中一直觉得好的软件架构可以做到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做到代码复用和移植。 但是如果没有架构或者说架构很差,那么移植将是很痛苦的事,特别是对不熟悉改功能的人来讲还不如自己写呢,移植不对那将是很头疼的事。 所以随着开发越来越多,渐渐的发现我们考虑问题应该从广度和深度来考虑,做新项目的时候,更应该考虑到以后出现的可能性,比如说需求变更,底层变更,所以这个时候软件的架构和程序模块化就很重要。 我们不能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所以提出了软件架构的一些想法。 基本框架图

(1)架构设计的目的

1、应用的代码逻辑清晰,且避免重复的造轮子。 2、如果没有好的架构,移植将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此一个好的架构设计,方便软件的移植。 3、最大限度的复用。 4、高耦合低内聚。   

(2)设计思路

如何把硬件的驱动和一个功能封装成一个个的模块,然后可以像小朋友搭积木一个,一个个模块可以快速的拼接起来,组成一个个不同的模型。 我们的嵌入式架构思路也是来源于此,即功能模块化设计、分层设计。 模块化设计:将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归类,总结和分析,将这些需求概括为一个个单独的功能,每一个功能,做成一个单独的功能模块。 分层设计一句话不好直接表达,其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1、功能模块对外调用的模块封装成一个个API,将底层驱动做个API以供功能模块调用。(各个功能模块可以独立编译(如通信模块纯ANSI C,可在任意平台复用),或者调用驱动层接口(日志库模块调用了驱动读写Flash),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封装出各个功能独立的可复用的功能模块。) 2、API分为驱动层API和应用层API,而不是所有程序都调用驱动层API。(整个应用中都调用驱动层API会导致应用中驱动调用随处可见,无法移植和最大限度的复用)   总体分 硬件驱动层-->功能模块层-->应用层接口-->业务逻辑层-->应用层 总体结构示意框图:   说明: 1.层与层之间不能跨层调用。 2.模块与模块各自独立,无依赖关系。 3.模块提供统一的接口供上层调用,模块的内外接口分明。  

(3)模块层次说明

硬件驱动层

硬件驱动层包含板载硬件资源正常运行所需的所有驱动程序并提供API给功能模块调用。

功能模块层

功能模块层包括实现具体功能的函数,通过调用驱动层API实现相应功能,同时提供可调用的API给业务逻辑层。

应用层

应用层对业务层提供使用到的接口。一般可以和功能模块层划归一层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包括产品整体功能的各个业务流程,通过调用功能模块层的API实现。

应用层

应用层将各个业务逻辑进行整合调用,完成整个产品的功能。  

(4)优势

如果驱动变动了,或者换不同平台,只需更改驱动层,应用层不受影响。 如果功能模块变动了,只需升级相应的功能模块,其他的模块不受影响,应用层也不受影响。 按照这种逻辑设计好之后,主要的工作就是在业务逻辑层。应用层则为程序的总体流程和框架,主要调用业务逻辑层实现不同的功能。

开发心得

除了软件架构,良好的编程习惯就显得很重要,特别是做到归类,对于用不到的代码应该及时清理,对于一些变量和数据结构的定义等应该集中,还有就是代码的注释,代码的简洁,尽量做到不写效率低下的代码。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对编程的认识,只要能在过程中提升就是进步。加油 老铁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