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嵌入式Linux网络编程中,很多同学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调用connect函数时,如果服务端关闭,客户端调用connect()函数时,发现阻塞在那里,而且利用ctrl+c信号去停止客户端程序时,需要等待一个较为长的时间才能响应了,这个时间如果大家细心会发现,每次都是75秒的时间。那么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可以以用户能接受的一个时间响应来停止掉一个正在connect连接的客户端那?比如我们在做一个网络控制台的程序,用户需要随时可以停止掉任何一个网络服务连接,那么对于这样一个需要等待75秒时间才能反馈出服务状态的程序,用户是无法接受的。
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析下,要想完成用户在一个能接受的时间里迅速反馈出服务端已经关闭的状态,那么我们的程序应该做到在一个规定的时间片内,可以捕获到用户发出的控制状态,然后处理用户的需求。那么要做到可以在规定的时间片内捕获用户的控制状态,就必须禁止让我们的connect()函数阻塞75秒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要让connect()函数变为非阻塞状态才行。
好了,现在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把connect变为非阻塞状态了,我们知道,socket编程的操作对象是socket,而socket他又属于系统描述符类型,那么对于系统描述符,我们是怎么操作他变为非阻塞的那?是利用fcntl()函数或者ioctl()函数。
想到这里,好像问题应该已经解决了,但是我们调试发现,在服务端出现错误的时候,connect确实马上返回,但是,如果服务端正确那,connect还是马上返回,这样,我们无法判断connect函数是否成功了,那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我们是否想到了一个select函数那,他具备监听文件描述符的功能,如果我们把之前的socket让select监听他是否可写,是不是问题也就解决了。
好了,那么我们总结下整个思路:
1.建立socket
2.将该socket设置为非阻塞模式
3.调用connect()
4.使用select()检查该socket描述符是否可写
5.根据select()返回的结果判断connect()结果
6.将socket设置为阻塞模式
对于第六步,为什么还要设置为阻塞模式那,留给我们同学自己思考下。
那么根据上面的6个步骤,我们写一个简单的模块程序来调试看下:
{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sockfd < 0) exit(1);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以服务器地址填充结构serv_addr
int error=-1, len;
len = sizeof(int);
timeval tm;
fd_set set;
unsigned long ul = 1;
ioctl(sockfd, FIONBIO, &ul); //设置为非阻塞模式
bool ret = false;
if(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sizeof(serv_addr)) == -1)
{
tm.tv_set = TIME_OUT_TIME;
tm.tv_uset = 0;
FD_ZERO(&set);
FD_SET(sockfd, &set);
if( select(sockfd+1, NULL, &set, NULL, &tm) > 0)
{
getsockopt(sockfd, SOL_SOCKET, SO_ERROR, &error, (socklen_t *)&len);
if(error == 0) ret = true;
else ret = false;
} else ret = false;
}
else ret = true;
ul = 0;
ioctl(sockfd, FIONBIO, &ul); //设置为阻塞模式
//下面还可以进行发包收包操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