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NCI DM3730开发攻略——U-BOOT-2010.06的移植
2019-07-13 16:19发布
生成海报
【原文:http://zjbintsystem.blog.51cto.com/964211/1399719】
说来惭愧,又很长时间没更新文章了,本来这篇文章可以春节过来搞定的,结果春节回到公司,大客户一直要求抓紧时间设计DM3730平台的720P宽动态低照度相机产品,和另外两款多网口的DM3730产品的样机,南京老客户也在催DM3730
3G工业级板子样机,刚搞定两个老客户,又有两个新客户找我们设计DM3730新产品,一个是3G+WIFI
4CIF视频分析产品,另一个客户人脸识别车载方面的产品,整个桐烨科技都很忙。现在又不敢招人,毕竟冷酷的现实不得不面对:这个掌握无敌的宇宙真理国度经济不断下行,搞得第一季度我们也没有什么大单子,毕竟给客户做新样机是没什么钱赚的,都是培训客户。虽然现在是春天,但经济的寒冬才来临,通货膨胀造成公司运营成本飞涨,总感觉很累,有时自己很想静心钻进本公司新产品的研发去,但是客户那边有些关键的软件问题还得本人亲自解决,累也得坚持下去。
上篇文章介绍DM3730的xloader的移植,这边介绍DM3730第2
boot阶段移植:u-boot-2010.06的移植,其实本人已经写过DM6446、DM36X平台UBOOT的文章,但是由于平台和版本不一样,所以这里单独一篇,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写得比较肤浅,请不要见笑,目的是完善自己的DM3730开发攻略,让有兴趣在这方面开发的生手提供一点点帮助。这个u-boot-2010.06源码存放的位置在《DAVINCIDM3730开发攻略——DVSDK4_03和双核CODEC机制介绍.doc》已经介绍。下面我们开始DM3730进行u-boot-2010.06的移植工作。
一、裁剪和交叉编译环境变量设置
u-boot-2010.06-psp04.02.00.07.sdk改名u-boot-2010.06,简洁;
1、总的Makefile修改
对u-boot-2010.06/Makefile进行修改,
屏蔽第139和140行:
# examples/standalone
# examples/api
然后把u-boot-2010.06/examples文件夹删除掉,简洁;
第159行的修改为:
CROSS_COMPILE = arm-arago-linux-gnueabi-
这个就是DVSDK4——03自带的交叉编译工具,关于这个交叉编译工具,TI做得很全面了,提供很
多免费的应用程序LIB等等。
第244行修改为:
#LIBS += api/libapi.a
屏蔽,然后把u-boot-2010.06/api,简洁,和项目不相关;
2、涉及到交叉编译环境的u-boot-2010.06archarmconfig.mk第24行改为:
CROSS_COMPILE =arm-arago-linux-gnueabi-
二:删除多余文件夹
这个DVSDK4_03自带的u-boot-2010.06-psp04.02.00.07.sdk很占空间,也比较乱。很不便于开发和备份,我们就是要把68多M字节的变成20M字节简化版(bz2或gz压缩的一般才3.4M的大小)。
注意,下面介绍的有些目录下是删除文件夹,有些是删除文件,不要搞混;
1、删除u-boot-2010.06/arch/除了arm文件夹外其他所有文件夹;
其他非arm平台去掉,占空间,啰嗦。
2、删除u-boot-2010.06/arch/arm除arm_cortexa8外的其他所有文件夹;
DM3730属于arm cortex-A8架构(前几篇文章写成COTEX-A8了,系本人简写错误,有时本人直接跟客户就是ARM-A8的称呼)。DM6446、DM6467、DM6467T、DM365、DM368都是比较差劲的ARM926EJS架构。
3、删除u-boot-2010.06/arch/arm/arm_cortexa8/除omap3文件外,删除其他文件夹,
就是删除mx51,s5pc1xx,ti81xx文件夹,DM3730/DM3725芯片属于OMAP3平台,这里边还包括OMAP3530、2010年拿来做MOTO 智能手机的OMAP3630等芯片。
4、保留u-boot-2010.06/arch/arm/include/asm/下面的三个文件夹:
arch-omap,arch-omap3,proc-armv,同这个目录下的那些.h文件不要删除,这一点要注意一下。
5、删除u-boot-2010.06/board/除ti外的其他所有文件夹;
UBOOT版本越来越高,新的厂商的板子不断加进去,很多,很烦,很占空间,对我们专注开发某个平台不好,所以我们接把不相关的板子平台去掉。
6、删除u-boot-2010.06/board/ti除evm外的其他所有文件夹和文件;
同时TI文件夹也保留好几家第三方的板子,比如最典型的beagle
xM,还有ti 的DM8148
DM8168的。我们直接使用ti 的evm板,或者参考其他ARM 学习板有关UBOOT移植的移植,重新起个个人的名字或公司名字,修改对应Makefile等等,太多文章介绍了。
7、删除u-boot-2010.06/include/configs除omap3_evm.h其他文件(注意这里是文件);
这个目录下的头文件和平台有关,DM3730使用的是omap3_evm.h,其他头文件可以干掉。
8、删除u-boot-2010.06/ nand_spl和onenand_ipl:
目前在DAVINCI平台还没发觉用到onenand的东西,可以去掉;
好了,经过上面的删除工作,这个u-boot-2010.06已经很简洁了,压缩备份很方便,当然还可以删除更简洁的,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三:编译u-boot-2010.06
在u-boot-2010.06/下生成build-u-boot-all.sh和build-u-boot-tmp.sh的两个文件:
build-u-boot-all.sh内容为:
exportPATH=$PATH:/home/davinci/dm3730/dvsdk4_03/linux-devkit/bin:
make distclean
makeomap3_evm_config
make
cp u-boot.bindm3730_uboot.bin
cp u-boot.bin/tftpboot/dm3730_uboot.bin
上面的会直接读取总的Makefile第3000多行的:
omap3_evm_config : 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arm_cortexa8 evm ti omap3
编译参数,这样会自动去选择编译,u-boot-2010.06archarmcpuarm_cortexa8omap3里边的源码和u-boot-2010.06oard ievm里边的源码,并且指定include
u-boot-2010.06/include/configs/omap3_evm.h的平台头文件。
build-u-boot-tmp.sh内容为
exportPATH=$PATH:/home/davinci/dm3730/dvsdk4_03/linux-devkit/bin:
make
cp u-boot.bindm3730_uboot.bin
cp u-boot.bin/tftpboot/dm3730_uboot.bin
对这两个sh文件进行:
chmod +x build-u-boot-all.sh
和
chmod +x build-u-boot-tmp.sh
然后第一次或者每次做了make distclean动作后,都有先执行./
build-u-boot-all.sh,进行omap3_evm_config。以后改动改动源码的时候可以不要重复make
distclean和make omap3_evm_config,直接使用./build-u-boot-tmp.sh编译就可以了。build-u-boot-all.sh或build-u-boot-tmp.sh文件自动帮你copy文件到主机tftp
server对应的目录/tftpboot/。
四、修改移植
上面第三点已经讲明如何链接编译omap3_evm_config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进行对应的移植和修改源码。
1、针对DM3730芯片,我们先从u-boot-2010.06/include/configs/omap3_evm.h这个文件修改,让他指向对应的芯片平台;
#defineCONFIG_ARMCORTEXA8 1 /* This is an ARM V7 CPU core */
#defineCONFIG_OMAP 1 /*in a TI OMAP core */
#defineCONFIG_OMAP34XX 1 /* which is a 34XX */
#defineCONFIG_OMAP3430 1 /* which is in a 3430 */
#defineCONFIG_OMAP3_EVM 1 /* working with EVM*/
这个头文件最前面的宏定义讲明了DM3730所属的ARM架构,T也属于TI 公司 OMAP系列当中的OMAP34XX家族的芯片,OMAP3430-à3530--à3630-àDM3730是软件硬件架构一脉相承的芯片系列。我们选择TI
EVM板子模式。
/*
* select serial console configuration
*/
#if 1
#defineCONFIG_CONS_INDEX 3
#defineCONFIG_SYS_NS16550_COM3 OMAP34XX_UART3
#defineCONFIG_SERIAL3 3 /* UART3 on TY OMAP3 EVM */
#else
#defineCONFIG_CONS_INDEX 2
#defineCONFIG_SYS_NS16550_COM2 OMAP34XX_UART2
#defineCONFIG_SERIAL2 2 /* UART2 on TY OMAP3 EVM TEST */
#endif
TI EVM定义的LINUX调试串口指定是UART1,DM3730和DM6446一样一共有3个UART,都可以用来做LINUX软件调试的串口,我们的板子也和其他公司一样使用UART3做为调试串口,而不是TI的EVM指定的UART1,因为上篇文章《DAVINCIDM3730开发攻略——xload-1.51移植》提到过DM3730的BOOT
MODE,有种BOOT模式使用了SD-àNAND-àUART3,所以我们这里使用UART3。而往下看找到有关UBOOT串口调试的BOOTDELAY:
/* Environmentinformation */
#defineCONFIG_BOOTDELAY 1
这个UBOOT的delay等待用户按键调试时间太长了,把10秒改成1秒,有些产品为了加快BOOT 时间,卖出去的产品不需要调试,也可以直接改为0。
继续往下看,
/* commands toinclude */
#include
这里边定义了很多CONFIG_CMD_XXX的功能,如果让UBOOT编译出来的文件比较小,可以使用#undef把某些不常用的功能屏蔽掉。
#defineCONFIG_CMD_EXT2 /* EXT2 Support */
#defineCONFIG_CMD_FAT /* FAT support */
#defineCONFIG_CMD_JFFS2 /* JFFS2 Support */
#define CONFIG_CMD_MTDPARTS /* Enable MTD parts commands */
#define CONFIG_MTD_DEVICE /* needed for mtdparts commands */
#define MTDIDS_DEFAULT "nand0=nand"
#define MTDPARTS_DEFAULT "mtdparts=nand:256k(x-loader),"
"256k(u-boot-env),1280k(u-boot),"
"5m(kernel),-(fs)"
上面红 {MOD}字体是本人添加修改的,使能在UBOOT里边使用MTD分区。
同时我们打算使用256K字节做为u-boot 参数保存空间,偏移地址是x040000的地址,所以omap3_evm.h后面(第320行左右的地方)提到的
#defineONENAND_ENV_OFFSET 0x00040000 /*environment starts here */
#defineSMNAND_ENV_OFFSET 0x00040000 /*environment starts here */
改成上面的0x00040000。
这里首先声明桐烨科技的DM3730板子NAND是512M
BYTE,DDR也是512M
BYTE,网口使用DM9000,不同公司的开发板估计有不同的配置,这个信息很重要,下面NAND分区定义和程序烧写都需要这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然后到看到#define CONFIG_EXTRA_ENV_SETTINGS 的修改:
定义这个CONFIG_EXTRA_ENV_SETTINGS前,需要补充一些NAND 存放XLAOD,UBOOT,KERNEL等等知识,本人在上篇《DAVINCI
DM3730开发攻略——xload-1.51移植》提到UBOOT 编译处理的BIN文件存放在NAND
FLASH的地方,这里再更详细描述一下:
//0x000000000000-0x000000040000: "X-Loader"(DM3730 xlaod存放在NAND的位置)
//0x000000040000-0x000000080000: "U-Boot Env"(uboot 参数存放在NAND的位置)
//0x000000080000-0x000000200000: "U-Boot"(uboot 本身存放在NAND的位置)
//0x000000200000-0x000000C00000: "Kernel"(kernel存放在NAND的位置)
//0x000000C00000-0x000008400000: "ubifs0"(主要的文件系统UBIFS存放在NAND的位置)
//0x000008400000-0x00000FC00000: "ubifs1"(备用的UBIFS存放在NAND的位置,也可以不要)
//0x00000FC00000-0x000010000000: "user data"(保存一些用户自己定义的数据)
//loadaddr ==0x80300000(TFTP 下载XLAOD,UBOOT,KERNELBIN文件到内存的起始偏移地址)
//ubifs loadaddr== 0x81000000(TFTP 下载比较大的UBIFSBIN文件到内存起始偏移地址)
//u-boot codeaddress == 0x80E80000(UBOOT本身存放到内存运行的偏移地址)
这是我们修改后的#define CONFIG_EXTRA_ENV_SETTINGS源码:
#define CONFIG_EXTRA_ENV_SETTINGS
"loadaddr=0x80300000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