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拉禁止:输出端相当于一个OC门或OD门
上拉使能:输出端相当于一个推挽输出(带上啦电源的OC)
详细说明:
作为输出端:
使用上拉:IO端口内部使用上拉电源,这时不需要外部添加上拉。
不使用上拉:IO端口内部不使用上拉电源,这时需要外部添加上拉。
作为输入端:
不使用上拉:IO端口内部不使用上拉电源,IO端口常态为高电平。输入正常
使用上拉:IO端口内部使用上拉电源,这时端口上就会出现类是方波的(峰底不在0V)的高频波形.输入不正常
找了一个类是的例子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电路设计编程过程中设置单片机,大多是按照固有的模式去做的,做了几年这一行了,也没碰到过什么问题。昨天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电路结构如图一
在这种情况下STC单片机与410单片机通讯是没问题的但是与PC就无法通讯了,STC收不到PC的命令,以前410的位置是用的STC的片子一直没问题,我想也许是驱动能力不够,在410TX端加了上拉,不过没起作用。
用示波器监视串口得到面的波形
这说明sp3232下拉得不够,于是加了下拉,还是没起作用。又把410端口内部的上拉去掉,结果还是一样。
最后请教老师,在410程序里将TX的工作方式由推挽式改为开漏式,一切ok~!
从网上查了推挽和开漏的区别,放在这里免得以后再到处找了,给自己保存了
我们先来说说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如图1所示,右边的那个三极管集电极什么都不接,所以叫做集电极开路(左边的三极管为反相之用,使输入为“0”时,输出也为“0”)。对于图1,当左端的输入为“0”时,前面的三极管截止(即集电极C跟发射极E之间相当于断开),所以5V电源通过1K电阻加到右边的三极管上,右边的三极管导通(即相当于一个开关闭合);当左端的输入为“1”时,前面的三极管导通,而后面的三极管截止(相当于开关断开)。
我们将图1简化成图2的样子。图2中的开关受软件控制,“1”时断开,“0”时闭合。很明显可以看出,当开关闭合时,输出直接接地,所以输出电平为0。而当开关断开时,则输出端悬空了,即高阻态。这时电平状态未知,如果后面一个电阻负载(即使很轻的负载)到地,那么输出端的电平就被这个负载拉到低电平了,所以这个电路是不能输出高电平的。
再看图三。图三中那个1K的电阻即是上拉电阻。如果开关闭合,则有电流从1K电阻及开关上流过,但由于开关闭
其它三个口带内部上拉),当我们要使用输入功能时,只要将输出口设置为1即可,这样就相当于那个开关断开,而对于P0口来说,就是高阻态了。
对于漏极开路(OD)输出,跟集电极开路输出是十分类似的。将上面的三极管换成场效应管即可。这样集电极就变成了漏极,OC就变成了OD,原理分析是一样的。
另一种输出结构是推挽输出。推挽输出的结构就是把上面的上拉电阻也换成一个开关,当要输出高电平时,上面的开关通,下面的开关断;而要输出低电平时,则刚好相反。比起OC或者OD来说,这样的推挽结构高、低电平驱动能力都很强。如果两个输出不同电平的输出口接在一起的话,就会产生很大的电流,有可能将输出口烧坏。而上面说的OC或OD输出则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因为上拉电阻提供的电流比较小。如果是推挽输出的要设置为高阻态时,则两个开关必须同时断开(或者在输出口上使用一个传输门),这样可作为输入状态,AVR单片机的一些IO口就是这种结构。
前段时间也碰到这个问题,现在看到这篇日志,才恍然大悟,多谢原作者,现在转载一下,希望对更多的人有用。
下边是俺们加的
推挽输出IO当VCC=+5V(+3.3) VEE=0(地) u1是内部总线的控制。
当u1=1 高电平时 T1(NPN)三极管Vc>Vb>Ve导通T1开关盒上RL电压是+5V输出T2(PNP)Ve
Vc T2 截至
当u1=0 低电平时(不一定时地哦) u0 有高电压时 T2(PNP) Ve=u0>Vbu1>vc地 三极管导通 u0被导入地RL电压被降为 0V输出0
T1截至因为T1(NPN)的 Ve>u1 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