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操作系统进程管理部分知识

2019-07-14 10:32发布

1 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征: 1 2 程序段、数据段和PCB构成了进程的实体。 1 3 进程特征: 1 4 进程定义: 1 5 进程的基本状态: 1 6 PCB的作用: 1 7 PCB中的信息: 1 8 进程控制块的组织方式: 2 9 进程创建过程: 2 10 进程终止过程: 2 11 两种形式的制约关系: 2 12 临界区: 2 13 同步机制遵循的原则: 2 14 整形信号量: 2 15 结构体定义: 2 16 记录型信号量: 3 17 And信号量 3 18 信号量集 4

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征:

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程序段、数据段和PCB构成了进程的实体。

进程特征:

结构特征、独立性、异步性、动态性、并发性。

进程定义:

是系统分配和调度资源的独立单元。

进程的基本状态:

阻塞、执行、就绪。还有一种附加的挂起状态。

PCB的作用:

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PCB中的信息:

进程标识符、处理器信息、进程调度信息、进程控制信息。

进程控制块的组织方式:

链接、索引。

进程创建过程:

申请空白PCB,为新进程分配资源,初始化PCB,插入就绪队列。

10 进程终止过程:

检索进程PCB,读出其状态;若处于执行状态,则立即终止,置调度标志为真;若是父进程,将其子孙全部终止;终止进程拥有的所有资源;从所在队列中移除PCB。

11 两种形式的制约关系:

直接/间接相互制约关系。

12 临界区:

访问临界资源的代码段。

13 同步机制遵循的原则:

空闲则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14 整形信号量:

S初始为1 Wait(s) : { while s<=0 do no-op;             s--; } Signal(s): s++;

15 结构体定义:

typedef struct _RuleListNode {     ListHead *RuleList;         /* The rule list associated with this node */     int mode;                   /* the rule mode */     int rval;                   /* 0 == no detection, 1 == detection event */     char *name;                 /* name of this rule list (for debugging)  */     struct _RuleListNode *next; /* the next RuleListNode */ } RuleListNode; RuleListNode Node1; 等价于: struct _RuleListNode {     ListHead *RuleList;         /* The rule list associated with this node */     int mode;                   /* the rule mode */     int rval;                   /* 0 == no detection, 1 == detection event */     char *name;                 /* name of this rule list (for debugging)  */     struct _RuleListNode *next; /* the next RuleListNode */ } ; struct _RuleListNode Node1;

16 记录型信号量:

Struct semaphore {   Int value;   Struct ProcessList L; } Wait(S) Struct semaphore S; S.value--; If(S.value<0)   Block(S,L); } Signal(S) { Struct semaphore S; S.value++; If(S.value<=0) Wakeup(S,L); } 现在我们假设我的电脑有两台打印机,所以S.value的初值为2,表示系统打印机的数目,称为资源信号量。进程B请求打印,那么系统对它执行一次wait操作,执行S.value:=S.value-1语句后S.value减1,S.value的值变为1,表示有一个资源空闲。执行if语句,S.value不小于0,结束。然后又来了一个进程B请求打印,系统对它又执行一次wait操作,执行S.value:=S.value-1语句后S.value减1,S.value的值变为0,表示没有空闲的资源。执行if语句,S.value不小于0,结束。又来一个进程C请求打印,系统对它又执行一次wait操作,执行S.value:=S.value-1语句后S.value减1,S.value的值变为-1,表示有一个进程没有得到打印机资源。执行if语句,S.value小于0,执行block(S,L),进行自我阻塞,放弃处理机,并插入到信号量链表S.L中。此时S.value的绝对值表示了在该信号量链表中已阻塞进程的数目。所以这个时候阻塞的进程为一个,即是进程C。       系统运行了一段时间后,A进程结束,在结束前执行了signal操作,当执行到S.value:=S.value+1语句时,S.value加1,即S.value变为0.然后执行 if 语句,S.value小于等于0,执行wakeup(S,L),从S.L链表中唤醒C进程。过了一会,B进程结束,同样执行signal操作,S.value变为1,表示有一个资源空闲,执行if语句,S.value不小于等于0,直接结束。接着C进程执行wait操作,S.value变为0。然后A进程结束,S.value变为1。紧接着C进程也结束了,S.value变为2。S.value最终等于初值,等待其他的进程进行资源请求。

17 And信号量

其实是记录信号量的补充,将一个共享资源变成多个资源。 Swait(s1,s2,...,sn) If (s1>=1 && s2>=1&& ...sn>=1)    For(i=1,i<=n,i++)           si--; Else {  PCB(program counter):=addr(wait); //则让权等待并将P原语第1条指令作为断点地址,保存到给进程的PCB(上下文保护区),等回复运行时重执行P原语。  Block(WLi); //调用进程进入第一个小于1信号量的等待队列WLi } Ssignal(s1,s2,...,sn)  For(i=1,i<=n,i++)    { Si++; Wakeup(WLi);    }

18 信号量集

赋予信号量集一种通用的能力,自主性更强。可以设置每种信号量的需求量d和下限值t。 Swait(s1,t1,d1,...,sn,tn,dn)       If (s1>=t1 && ...&& sn>=t2)          For(i=1,i<=n,i++)            Si=si-di;       Else          {             PCB(program counter):=addr(wait);             Block(WLi);          } Ssignal(s1,s2,...,sn)  For(i=1,i<=n,i++)    { Si=si+di; Wakeup(WLi);    } 一般“信号量集”可以用于各种情况的资源分配和释放。下面是几种特殊的情况: 1)Swait(S,d,d)表示每次申请d个资源,当资源数量少于d个时,便不予分配。 2)Swait(S,1,1)表示一般的记录型信号量。 3)Swait(S,1,0)可作为一个可控开关(当S≥1时,允许多个(并不对资源进行减操作)进程进入临界区;当S=0时禁止任何进程进入临界区)。 由于一般信号量在使用时的灵活性,因此通常并不成对使用Swait和Ssignal。为了避免死锁可一起申请所有需要的资源,但不一起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