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笔试题选择题知识点整理(四)

2019-07-14 12:42发布

  • 链接存储结构是在计算机中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
    链式存储结构特点:
    1、比顺序存储结构的存储密度小 (每个节点都由数据域和指针域组成,所以相同空间内假设全存满的话顺序比链式存储更多)。
    2、逻辑上相邻的节点物理上不必相邻。
    3、插入、删除灵活 (不必移动节点,只要改变节点中的指针)。
    4、查找结点时链式存储要比顺序存储慢。
    5、每个结点是由数据域和指针域组成。
  • (1) 就绪→执行
    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当进程调度程序为之分配了处理机后,该进程便由就绪状态转变成执行状态。
    (2) 执行→就绪
    处于执行状态的进程在其执行过程中,因分配给它的一个时间片已用完而不得不让出处理机,于是进程从执行状态转变成就绪状态。
    (3) 执行→阻塞
    正在执行的进程因等待某种事件发生而无法继续执行时,便从执行状态变成阻塞状态。
    (4) 阻塞→就绪
    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若其等待的事件已经发生,于是进程由阻塞状态转变为就绪状态。 就绪(Ready)状态
    当进程已分配到除CPU以外的所有必要的资源,只要获得处理机便可立即执行,这时的进程状态称为就绪状态。
  • 某文件占10个磁盘块,现要把该文件磁盘块逐个读入主存缓冲区,并送用户区进行分析。假设一个缓冲区与一个磁盘块大小相同,把一个磁盘块读入缓冲区时间为80μs,将缓冲区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区的时间是60μs,CPU对一块数据进行分析的时间为40μs。在单缓冲区和双缓冲区结构下,读入并分析完该文件的时间分别是()。 单缓冲区总时间=(磁盘写入缓冲区时间+缓冲区读出时间)*10+CPU处理最后一块数据的时间=(80+60)*10+40=1440us 双缓冲总时间=磁盘写入缓冲区时间*100+读出最后一块数据时间+CPU分析最后一块数据时间=80*10+60+40=900us
  • 操作系统执行和监督进程控制操作,往往通过执行各种原语操作实现。计算机控制器的机器指令是微操作构成的,原语是机器指令的延伸,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操作的正确性,它们应当是原子操作(AtomicOperation)。所谓原子操作是指:一个操作中的所有动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原子操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它的实现依靠提高处理机优先级屏蔽中断。
    进程控制原语包括:进程创建,进程阻塞,唤醒进程和进程终止四个原语。
  • 共享设备允许多个作业同时使用设备,即每一时刻可有多个作业在使用该共享设备,因而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这句话是错的,错在“每一时刻”,每一时刻共享设备只能被一个作业使用。
  • 在文件的索引节点中存放直接索引指针10 个,一级和二级索引指针各 1 个。磁盘块大小为 1KB,每个索引指针占 4 个字节。若某文件的索引节点已在内存中,则把该文件偏移量(按字节编址)为 1234和 307400 处所在的磁盘块读入内存,需访问的磁盘块个数分别是()。解答: 10 个直接索引指针指向的数据块大小为 10*1KB=10KB ; 每个索引指针占 4B ,则每个磁盘块可存放 1KB/4B=256 个索引指针, 一级索引指针指向的数据块大小为: 256*1KB=256KB 二级索引指针指向的数据块大小为: 256*256*1KB=216KB=64MB 按字节编址,偏移量为 1234 时,因 1234B < 10KB ,则由直接索引指针可得到其所在的磁盘块地址。文件的索引结点已在内存中,则地址可直接得到,故仅需 1 次访盘即可。 偏移量为 307400 时,因 10KB+256KB < 307400B < 64MB ,可知该偏移量的内容在二级索引指针所指向的某个磁盘块中,索引结点已在内存中,故先访盘 2 次得到文件所在的磁盘块地址,再访盘 1 次即可读出内容,故共需 3 次访盘。
  • 从内存的角度来定义读盘和写盘,把内存中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硬盘中去,称为写盘。把硬盘上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内存中去,称为读盘。
  • 计算机中的单位换算:1KB=1024B,1MB=1024KB,1GB=1MB,1TB=1024GB
  • 缺页中断机构是在指令执行期间产生和处理中断信号,指令未处理完便发生中断,经操作系统处理后要执行被中断的那一条指令。
  • SPOOLing 它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
  • 在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其虚拟地址空间是三维的:段号、页号、页内偏移量。
  • 进程间通信: 1,管道(Pipe)及命名管道(Named pipe) 2,信号(Signal) 3,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4,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 5,套接字(Socket) 6,信号量(Semaphore)  关于进程间通信的详细知识点请看:https://www.cnblogs.com/CheeseZH/p/5264465.html
  • 模块并不是一个独立程序,因此进行单元测试之前,需要开发驱动软件或者存根软件。底层模块无需编写存根软件,顶层模块无需编写驱动软件。
  • 临界区指的是一个访问共用资源的程序片段 临界资源(critical resource):一次只能供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   如:硬件有打印机等,软件有变量,磁盘文件(写入的时候)。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把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称为临界区。
  • 进程有3个状态:就绪态。执行态、阻塞态。三种状态的转换包含有: 就绪->执行,执行->就绪,执行->阻塞,阻塞->就绪 等待I/O、进程sleep、等待解锁等原因都会导致进程暂停。关于"时间片切换",当进程已经获得了除cpu外所有的资源,这时的状态就是就绪态,当分配到了时间片就成了执行态,当时间片用完之前一直未进入阻塞态的话,此后便继续进入就绪态。所以进程的就绪与阻塞是完全不同的。
  • 内存访问速度通常在50ns到80ns范围内,SSD硬盘的访问速度一般是SATA硬盘的一千多倍。
  • 在单道连续分配中,当存储空间容不下程序时,可采用覆盖技术来解决;覆盖技术的基本思想:由于程序运行时并非各个部分都要访问,因此可以将用户空间分成一个固定区和多个覆盖区。将经常活跃的放入固定区,将那些将要用的段放入覆盖区,在需要时提前调入覆盖区,替换原有的段。覆盖技术是早期在单一连续存储管理中使用的扩大存储器容量的一种技术。
  • 文件系统中源程序是字符流式文件,并不是有结构的记录式文件。
  • 文件的 逻辑结构 主要有: (1)连续结构 (2)多重结构 (3)转置结构 (4)顺序结构 文件的 物理存储 主要有: (1)顺序结构 (2)链接结构 (3)索引结构 文件的 目录结构 主要有: (1)一级目录结构 (2)二级目录结构 (3)树形结构 (4)无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