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oleyao 于 2012-6-7 20:20 编辑
理想的控温曲线很多人都了解是个啥样子,但要是想用PID控温,得到理想的控温曲线就没那么容易了(通常认为延时越大,升温越快就越不容易控制)。
不过有了PID温控仿真器之后,PID温控就变得很简单了,我在附件中列举了在这三种PID控温方式得到较理想控温曲线时的PID参数(这些参数在升温速率快慢、延时长短、设定温度距离环境温度远近等各种场合适应性较广),大家有空可以自己确认一下(仿真器中温度采集和控温的周期均为1秒)或者亦可尝试寻找一下各种PID控制方式下最佳的PID参数,这三种PID控制方式我个人觉得经典式PID效果最差,尽管在大延时,高升温速率下也能稳定,但控温时间长,波动较大;位置式PID次之,在升温速率30度每分钟,延时达20秒时仍有较理想的控温曲线,缺点是继续增加升温速率或延时时间则会出现振荡;增量式PID最佳,在升温速率40度每分钟,延时达20秒时仍有较理想的控温曲线,缺点同位置式PID(当然这些是我通过仿真软件得到的结论,本人并没有用增量式或位置式PID解决过实际问题,写这个仿真软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交流和学习,另一方面是为了将PID控制的效果和其它方法如PreF_v方法作个比较,我目前在温控系统中实际用过的是改进型的PreF_v方法)。
当然,我个人的看法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使用PreF_v控制方法(仅有两个参数PreK和FdK需要调整,并且本身就是时域的方法,而不是像PID那样用频域方法解决时域问题)在升温速率达到70度每分钟,延时达100秒时仍能得到较理想的控温曲线。(注:仿真软件在51分论坛上可以下载,效果请各网友自行评估。)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说实话,你提的那些控制方法我一个都不懂,软件中带的PreF_v方法也不是炫耀用的,我的文化程度一般(本科),因此我能想到的很多人通过努力也能达到。另外我一开始并没有借鉴就能想到,坛里面这么多大牛我不认为有了仿真软件作参考他们会想不到,我想做研发有意义的并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我如果直接给结果,估计大牛们也不乐意。。。(我的本意并不是要雪藏算法,因为既然仿真软件有了,琢磨出算法应该有很多办法的。。。)
PreF_v算法最大的优点我觉得并不在于其能得到理想的控制波形,而是其同一组参数能在很大范围内基本保持控制波形为细想状态,并且即使需要调整参数也相当简单,可以说是省时省力,最大限度解放劳动力。
最新发现:其实预测式负反馈控制法和位置式PID很相似,从预测式负反馈控制法的观点来看,位置式PID就是系数没有整理过的预测式负反馈控制,就如同位置式PID的位置形式和增量形式的区别。
另外,公布一下预测式负反馈控制的核心思路与算法:预测一下未来某个时间点被控变量会出现在哪一个位置,然后根据预测的位置来调节系统的当前参数(功率等),根据预测方法不同,可以有y=y0+v*PreK和y=y0+v*PreK+a*PreK*preK/2(时域的一次逼近和二次逼近,其中PreK的单位为秒,表示预测时间的长短,从我对两种算法的仿真和分析来看,二次逼近没有必要用,一是复杂,二是系统稳定性大大下降,另外如果PreK可变,可以一定程度上优化跟踪速度,但同样会导致稳定性大幅下降),希望大家看过后能豁然开朗,从此丢掉PID参数整定的烦恼。
更详细的请参考我的另外一篇帖子:
http://www.amobbs.com/thread-5482928-1-1.html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