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PIC和AVR的自身抗干扰性能

2020-02-07 09:33发布

在我一次产品中有AVR和PIC两种芯片同时存在,当用AVR推动继电器--再推动接触器。用PIC来显示。发现PIC居然有点小小的干扰,不得不在外围电路上加措施才解决问题。都说PIC的抗干扰一流的,我怀疑之下对两种单片机做一个小小的测试。



首先说明,我只是比较单个芯片的最小系统,比较单片机的自身抗干扰能力。

1。电源用变压器变压12V,7805稳压,输入输出均接电解电容和104电容。

2。单片机最小系统,用3个I/O,按钮,指示灯,驱动三极管(继电器--再推动接触器)不用的管脚不管。

3。干扰源,由于没有仪器,只好用接触器的线圈来做干扰源,为了加强干扰,接触器线圈两端没有加104电容。

4。软件,最小最简单,不加任何处理只推动作用。

5。元件选择,PIC的用PIC16C54,PIC16F54,PIC16F877A,PIC16F716。AVR的选用M8。AT28,AT13。

接下来做测试了:

PIC16C54:

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无论怎么按动按钮,接触器的干扰对它一点反映也没有,真是稳如泰山。再用接触器线圈引线缠绕芯片。在6圈以下还是稳如泰山。上了7圈就有干扰了。看来PIC16C54真是强悍啊。佩服。接下去就试PIC16F54了。

PIC16F54:

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不得了!程序简直没有办法运行,和PIC16C54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万思不得其解。查阅PIC资料都说PIC的F系列比C系列差,就是F系列的不同产品抗干扰也不一样。于是又测试PIC16F716。

PIC16F716:

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果然好多了,10次也就1次复位。

PIC16F877A:

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无论怎么按动按钮,接触器的干扰对它一点反映也没有,再用接触器线圈引线缠绕芯片。在1圈就有干扰复位了。

以上就是对我有的几种PIC片子的测试结果。接下来对AVR的M8做测试。

M8:

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无论怎么按动按钮,接触器的干扰对它一点反映也没有,再用接触器线圈引线缠绕芯片。在1圈就有干扰复位了。

AT28:结果和PIC16F54一样。

AT13:

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无论怎么按动按钮,接触器的干扰对它一点反映也没有,再用接触器线圈引线缠绕芯片。在1-2圈就有干扰复位了。



从我自己测试的效果看,PIC的C系列很好。F系列的早期产品如PIC16F54很差,还不如51。后期的F系列如PIC16F877还可以。个人估计:原来PIC是生产OTP单片机的,他的OTP技术真是一流,F是后来才生产的(可能是C系列的学习版),技术还在学习和摸索中,所以F系列是早期产品不如后期产品。没有测试18F系列的不知道好不好。

AVR的M8就和PIC16F877A差不多。AT13比M8好一点。M28差。



同一个厂家的产品怎么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干扰又是怎么造成CPU复位的呢?带着疑问我又对M8和PIC16F716再继续做试验。

1:用示波器测试芯片任意地方,发现都有干扰脉冲。不能确定干扰具体位置。

2:用接触器线圈引线对准芯片一个一个脚来测试。结果出来了。

PIC16F716:只要引线对准复位脚,100%的复位,有状态指示出是MCLR复位。引线对准电源脚没有影响。

M8:只要引线对准复位脚,100%的复位,有状态指示出是RESET复位。引线对准电源脚(20-30)%复位。

从以上看来干扰主要是影响了复位脚。电源对PIC的影响比AVR的小。查阅PIC和AVR的复位系统,终于有了答案:



AVR的复位脚通过一个电阻连接到电源,而PIC的则没有,故电源对PIC的影响比AVR的小。将PIC的复位脚外接一个电阻,电源对PIC的影和AVR一样。

将电源和复位连接103或者104电容到地,奇迹发生了。

M8的稳定性能居然和PIC16C54一样了。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无论怎么按动按钮,接触器的干扰对它一点反映也没有,真是稳如泰山。再用接触器线圈引线缠绕芯片。在4圈以下还是稳如泰山。上了5圈就有干扰了。

PIC16F716:先是接触器放在芯片旁边。无论怎么按动按钮,接触器的干扰对它一点反映也没有,真是稳如泰山。再用接触器线圈引线缠绕芯片。在1-2有干扰了。

查阅PIC的MCLR时间没有结果,看了PIC16F系列的复位电路没有什么改变估计是PIC16F系列的内部质量不高。再说“奇迹发生了”抗干扰能力提高不显著。

查阅各种AVR的复位电路,发现AT11是最差的,连“尖峰滤波电路也没有”所以淘汰停产了。AT24/26/28/15的复位时间只有50-900ns。AT25/13/2313的复位时间要2.5us,难怪要稳定些。M48/88/168为2us,M8为1.5us。(没有比较过M48是不是比M8稳定一些)。复位时间短的肯定比时间长的容易受干扰一些,可是AVR为什么还如此明了的标出复位时间呢?只有一个原因:让用户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抗干扰的芯片。



终上所述:芯片自身抗干扰能力。个人认为:

PIC的C系列片子可以得10分。

AVR的M8可以得8-9分。

PIC的16F系列片子可以得4分。

AVR的AT13可以得8-9分。

可以看出AVR的足可以用于工业控制了,注意使用AVR的片子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片子,还有AVR的复位脚处理,由于AVR的复位脚通过一个电阻连接到电源,所以电源也要处理。

以上所述只是个人认识,做的试验也不全面,请大虾们不要太计较。现在有一棵新星STC单片机,网上传的很神奇,特别恳请哪位大虾做个测试。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作者或者管理员关闭, 无法添加新回复
97条回答
aini
1楼-- · 2020-02-11 17:44
好贴,总算对AVR单片机有了真正的认识,向楼主学习.

发现本站还有很多人怀疑AVR单片机干扰性能差的问题.建议站长置顶该贴.
boy123
2楼-- · 2020-02-11 19:40
 精彩回答 2  元偷偷看……
microcon
3楼-- · 2020-02-11 21:29
“4,最关键的一点是软件问题,就是在接触器输出指令后加10ms的延时,然后再重复输出接触器指令。这样MCU就不会复位了。为什么呢?自己体会。这点是一些工程师不愿意讲的,或者是不知道的。简单的说,其实MCU或者其他元件也好。受到干扰的情况总是在处于接受或者输入的状态下的。如果你的元件处于输出状态的话是不会受到干扰的。延时10ms是因为接触器是慢动作元件,在MCU指令后要大约10ms才可以吸合的,这时候就要让MCU处于输出状态,输出比输入受干扰小多多了。所以要重复输出接触器指令。用了该方法,MCU就不会受干扰了。”



学习了,我原来也没有仔细去分析,不过对于输出,我是每2ms就对IO口输出一次。
jrfree
4楼-- · 2020-02-11 22:47
按照楼主的意思,是不是mg8的reset接个104到地即能得到较好的抗干扰性,而不需要接上拉电阻?因为reset脚内部已经有上拉了?

那为什么有的参考设计是有上拉电阻的呢?
klzl
5楼-- · 2020-02-12 03:17
受益!不过些疑问想询问:打接触器干扰,接触器动作频率大约是多少秒一次?如今老大叫我用接触器一当接L另一端饶个3圈圈住芯片然后连接到保险管上,在保险管上以最快的频率滑动,越快越好,产生的火花越大越好。就这样还不能有一次复位!现在我的东西过不了这一关,不知怎么半!

我发现辐射主要是从空间辐射,用示波器观看,有很大的尖峰,就是在没有上电的电路板上也可以看见这种现象,而且每个IC口上都有。这教我怎么半,关键是老大看的是电路板抗接触器的能力,各位讲讲怎么半,我用的双面板地线铺的很大!电源部分也按上面的方法处理了。还是有复位现象。而且好象无规律可言!
chenjianlin
6楼-- · 2020-02-12 07:50
回41楼,我做的试验只是最简单的单片机系统。不涉及到整板和程序的问题。不过我是频繁的无规律的按动接触器测试的。接触器对电源的影响只有30%,复位脚受影响为70%。其它的管脚不受影响。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