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1 09:47发布
brother_yan 发表于 2015-10-14 20:39 我的意思是: 比如我刚开始忘了连开发板,这时点调试肯定不行,会出错;然后我把开发板用排线连上去,再 ...
最多设置5个标签!
谢谢您给出对出现错误重现的方法!
我们在仿真器软件研发/测试/制造过程中的确没有发现此类现象的存在,昨天(10月14日)我们在一台非常陈旧的PC上重现了您提出的现象。
我们将结合软件新功能升级与消除此现象的固件和相应配合的PC端软件一并更新。
从对现象的分析,您对软件实现机制和系统架构的十分了解,佩服!
我下面将Freelink仿真器固件和应用的软件框架将简单介绍一下:
1. 2008年之后,我们所有的设计的仿真器/编程器软件都采用了固件和应用两个独立项目的方式。
2. 固件代码:一个独立编译下载的项目,包含系统初始化/中断向量处理/通讯管理/应用程序有效性确认/IAP升级等部分组成,这部分与应用程序代码没有直接关系。
3. 应用程序:同样是一个独立编译下载的项目,有自己的main()函数,通过IAP将此项目代码加载到芯片的应用程序Flash中,此程序没有任何与通讯相关的代码,所有通讯都依赖于设备固件。
优点:
1. 开发调试十分方便。
2. IAP后绝对不会出现“砖头”的可能。
3. 非常有利于生产、测试。
缺点:
1. 固件代码无法(目前)升级更新。
我们使用此方法的所有硬件设备的生产过程如下所述:
第一步:通过编程器下载固件,此时固件不具备任何功能。
第二步:产品发行,定义设备硬件的名称和功能,便于后续应用程序代码的加载和更新。
第三步:升级应用程序代码(工厂发行和加载应用程序是同时进行的,同时加载到产品追溯系统的数据库中)。
第四步:测试设备功能。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