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要求是要达到CONDI 输入3.5V~30V的时候,光耦导通,输出地电平;反之当输入低于3V时,光耦不导通,输出高电平。我大致的思路是,
1.R3用来在光耦不导通时,使得CONDI和GND_DI能形成回路,电容滤除尖脉冲;
2.输入电压达到3.5V,但未达到稳压管稳压值时,R2与光耦形成回路,
3.当输入电压逐渐升高时,高于稳压管稳压值,稳压管发生作用,配合R5给光耦工作
现在的问题是R2和R5的取值相矛盾,满足3.5v时,R2值确定,但随着电压的身高,R5的值不确定;
当满足输入30v电压光耦能稳定工作的情况下,R2的值需要取的较大些,又与输入3.5v光耦工作相矛盾
还请看到此帖的同行们,给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R1,R2的取值是为了确保在输入电压为3.5V,能导通二极管以便使得光耦工作
能借鉴一下,或是指导下我的图哪些需要修改
看你的设计貌似是用在工业上的,所以我就不便给你看了。不好意思。或许有人觉得不就节省了5个元件,不值钱。但同时节约的还有PCB的面积、钻孔、焊点用锡啊。当生产1W或以上,这些就是钱啦。
建议你用仿真软件仿真下参数,或者粗略计算下工作电流导通情况,估计要8V系统才能导通工作啊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