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神知道为什么提高分压式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极偏置电阻,最大不失真电压会提高吗?

2019-07-16 15:41发布

输入15V电压。RB1和RB2分别为100k和24k:输入达到300mvpp,输出3.1vpp
RB1和RB2分别为10k和2.4k:输入达到260mvpp,输出2.6vpp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作者或者管理员关闭, 无法添加新回复
5条回答
火调王工
1楼-- · 2019-07-16 18:26
把前后两个分压电路看成是偏置电源,改动前,从分压点看进去的电阻是100K与24K两个电阻的并联值。改动后,从分压点看进去的电阻是10K与2,4K的并联值,显然,改动后的电源内阻小于改动前的电源内阻。加入基极电路以后,也就是这两个较高内阻的电源要带负载了。也就是有输出电流了。这个输出电流在电源内阻上有电压降,内阻高的降压大,所以输出电压就低了。而内阻低的电源内阻上的降压小。输出电压就高。最终结果就是:有输出电流之后,分压点的电压不一样了。分压点的电压影响了三极管的工作点。 最佳答案
想学点什么
2楼-- · 2019-07-16 21:25
 精彩回答 2  元偷偷看……
火调王工
3楼-- · 2019-07-17 00:47
得到最大不失真输出的关键是工作点(即偏置电流)的选择,工作点选在三极管放大曲线平直段的中点。工作点上移或下移的偏离都会使不失真输出减小。
你的两个例子可以这样解释:原设计R1(100K)和R2(24K)的分压值与改动后R1(10K)R2(2.4K)的分压值空载时是一样的,只是阻值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接入基极电路之后,改动后的分压值较改动前偏高,这是因为原设计的偏置电源内阻高,而改动后偏置电源的内阻低。这就造成改动后的工作点升高,偏离了原设计的最佳点,所以不失真输出降低了。
所以你的两个例子不能说明偏置电阻阻值越高越能得到最大不失真输出。
想学点什么
4楼-- · 2019-07-17 03:52
火调王工 发表于 2016-4-20 09:26
得到最大不失真输出的关键是工作点(即偏置电流)的选择,工作点选在三极管放大曲线平直段的中点。工作点上移或下移的偏离都会使不失真输出减小。
你的两个例子可以这样解释:原设计R1(100K)和R2(24K)的分压值与改动后R1(10K)R2(2.4K)的分压值空载时是一样的,只是阻值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接入基极电路之后,改动后的 ...

谢谢你的回复!
不过我还不太理解这句话
“改动后的分压值较改动前偏高,这是因为原设计的偏置电源内阻高,而改动后偏置电源的内阻低。”
我是这样理解的,问题出在哪??
改动后放大电路的总阻抗减少,偏置电源的电流增大,引起电源内阻的电压提高,导致偏置电路得到的电压减少,分压值也减少。
所以为什么会提高了分压值呢???
想学点什么
5楼-- · 2019-07-17 08:23
火调王工 发表于 2016-04-20 23:07
把前后两个分压电路看成是偏置电源,改动前,从分压点看进去的电阻是100K与24K两个电阻的并联值。改动后,从分压点看进去的电阻是10K与2,4K的并联值,显然,改动后的电源内阻小于改动前的电源内阻。加入基极电路以后,也就是这两个较高内阻的电源要带负载了。也就是有输出电流了。这个输出电流在电源内阻上有电压降,内阻高的降压大,所以输出电压就低了。而内阻低的电源内阻上的降压小。输出电压就高。最终结果就是:有输出电流之后,分压点的电压不一样了。分压点的电压影响了三极管的工作点。

哦!理解了!!!
把偏置电路和电源看成一个端口网络,三极管就是负载,偏置电路就成偏置电源的内阻!
这样分析就是电路分析里的戴维南定理,是吗?
谢谢大神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