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技术的进展

2019-07-16 19:10发布

本帖最后由 liubtutu 于 2013-6-17 10:30 编辑

  锂离子电池安全设计制造、PTC限流装置、压力安全阀、热封闭隔膜及提高电池材料的热稳定性等常规方法,有其局限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概率。要根本解决,需要研究防短路、防过充、防热失控、防燃烧及不燃性电解液的新技术,建立电池自激发安全保护机制。
  1.防止电池内部短路,陶瓷隔膜和负极热阻层等保护涂层。
  2.防过充技术。
  ①氧化还原电对添加剂。在电解液中加入一种氧化还原电对O/R,当电池过充时,R在正极上氧化成O,随之O扩散至负极又还原成R。如此内部循环,使充电电势钳制在安全值,抑制电解液分解及其他电极反应发生。
  二甲氧基苯衍生物具有稳定的电压钳制能力,但因溶解度低,钳制能力小于0.5C;电池自放电大。还需在Shuttle分子结构方面进一步研究。
  可逆过充保护不仅能解决电池的过充电问题,且有利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容量平衡,降低对电池一致性的要求,还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②电压敏感隔膜。在隔膜部分微孔中填充一种电活性聚合物,在正常充放电电压区间,隔膜呈绝缘态,只允许离子传导;当充电电压达到控制值时,聚合物被氧化掺杂成为电子导电态,在正负极间形成聚合物导电桥,使充电电流旁路,可避免电池过充。
  3.防止热失控的技术。
  ①温度敏感电极(PTC电极)。PTC材料在常温下,分散于聚合物基质中的导电炭黑接触良好,可形成良好的电子传输通道,复合材料有较高的电子导电性;当温度上升至复合物的居里转化温度时,聚合物基质膨胀,导电炭黑脱离接触,复合物电导急剧下降。
  高温下,镶嵌在PTC电极集流体和电极活性物涂层之间的PTC涂层电阻急剧增大,可切断电流传输,终止电池反应,防止电池因热失控引发的安全问题。
  例如,PTC钴酸锂(LiCoO2)电极,实验结果表明,在80~120℃高温下,表现出良好的自激发热阻断效果,能防止电池因过充和外部短路引发的安全问题。
  但PTC电极对内部短路无能为力。另外,聚合物PTC材料的温度响应特性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②热封闭电极。在电极或隔膜表面修饰一层纳米球状热熔性材料。常温下,球状颗粒的堆积形成多孔,不影响离子的液相传输;当温度升高至球体材料的融化温度时,球体融化成致密膜,切断离子传输,可终止电池反应。
  ③热固化电池。在电解液中加入一种可以发生热聚合的单体。当温度升高时发生聚合,使电解液固化,切断离子传输,使电池反应终止。例如,实验表明,BMI电解液添加剂对电池充放电基本没有影响,高温下,BMI可抑制电池充放电。
  4.防止电池燃烧的不燃性电解液。有机磷酸酯具有高阻燃、对电解质盐较强溶解能力的特性。例如,DMMP(二甲氧基甲基磷酸酯):低粘度(cP~1.75,25℃),低熔点、高沸点(-50~181℃),强阻燃(P-content:25%),锂盐溶解度高。
  不过,阻燃溶剂在应用中存在下述问题:与负极匹配性较差,电池充放电库伦效率低。因此,需要寻找匹配的成膜添加剂。
  动力锂离子电池商用化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首先,由于正极材料的热分解只是热失控反应的一部分,因此从理论上看,磷酸铁锂电池并非绝对安全,大容量电池装车时要慎重。
  其次,由于电池检测的概率,通过安全性检测的动力电池不能证明是绝对安全的。严格起见,应检测全充放循环一定周次后的电池;经历低温充电后的电池;对电池模块和电池组进行安全测试。
  还有,在电池使用过程中,整车厂商尽可能将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0~45℃范围,这样既能有效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还能避免低温析锂造成的短路和高温热失控问题。文章来源:沃尔德电子www.wpbattery.net
友情提示: 此问题已得到解决,问题已经关闭,关闭后问题禁止继续编辑,回答。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作者或者管理员关闭, 无法添加新回复
10条回答
woody
1楼-- · 2019-07-16 19:39
尖端技术,理解起来有点抓狂
zsc320
2楼-- · 2019-07-17 00:39
这成本下来了,一般人可用不了
hehongkang
3楼-- · 2019-07-17 05:17
锂电技术太复杂
火调王工
4楼-- · 2019-07-17 06:02
 精彩回答 2  元偷偷看……
164908060
5楼-- · 2019-07-17 11:01
写的不错   
tianjianye
6楼-- · 2019-07-17 13:59
学习!!!!!!!!!!!!!!!!!!!!!!!!

一周热门 更多>